海盐|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六 )
当天时和地利兼具,河北环渤海沿岸孕育2000多年的制盐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盐与一座城
再现古代制盐术
文章插图
海盐博物馆复原的古人在盘铁上煮盐的一幕。采访人员 白云摄
坐落于黄骅的河北海盐博物馆,是全国三大盐文化博物馆之一。相比另两座盐博物馆所在地自贡和盐城,黄骅和盐的关联,听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如雷贯耳。
但事实上,这座城和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所谓“鱼盐之利”,也包含这里。这里也是最早实行食盐专卖的地方。
《史记·齐世家》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人民多归”——这里的“太公”,指的是吕尚,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姜太公。
其后,齐国公在大臣管仲的建议下“煮海为盐”,以富国强兵。今天河北东南部黄骅一带,当时正是齐国北部属地,黄骅盐业就此兴盛起来。随后,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盐铁专营。
2018年10月5日,河北海盐博物馆内。
游客们跟随讲解员在一件展品前驻足,这是海盐博物馆最能代表黄骅一带盐业发达的藏品:一枚重达50两的银铤。
日久年深,这枚银铤早已不再是鲜亮的银白色,而是黯淡发黑。“这是当时的海丰镇盐使司要上交国库的专用官银,是用官盐税收的碎银铸就的,并不在市面上流通。”河北海盐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
海盐博物馆里,文物和实景演示的现场交替出现,泥塑和灯光特效还原了千年前的灶民煮盐场景:浩瀚的海水借助地势或涨潮被引入制盐区,沿海一带青烟袅袅,万灶连片。盐工们抱薪添柴,红润的炉火舔着盘铁,洁白的盐不断从煎盘上析出。
在古代,盐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与政府的财富来源之一。秦统一六国后,在黄骅设置了柳县,正是看中了沿海产盐的红利。
在唐朝时,官方将零散的民间制盐纳入管辖,今黄骅市海丰镇就此形成制盐规模,并形成镇。
“到了唐宋时期,本地盐民煎盐的盘铁已经动辄数千斤,生产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张宝刚说,当时,为了防止盐民私自制盐,官方往往故意将盘铁切成若干块交由不同的盐民保存,“需要制盐时再合体”。
海盐博物馆里,还藏有黄骅同居村村民捐赠的两个石权,分别重34斤和43斤。张宝刚介绍,同居村在明代正是长芦盐运司第二大盐场严镇场的衙署所在地。石权相当于秤砣,如此重量的秤砣,也从侧面印证着当时黄骅一带产盐的丰富,和交易量的巨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参与过黄骅市东25千米的海丰镇遗址发掘。他介绍,这里除了发现煮盐的灶台、卤水沟还发现过古代盐工用来测量卤水浓度的莲子。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走进临沂北城新网红打卡地——柳青公园|大众网快快帮| 新闻记者
- 河北|河北承德:金山岭晨曦
- 河北日报|河北秦皇岛:乐享冰雪迎冬奥
- 保障|激情冬奥 相约河北|石家庄新干线旅游集团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输保障团队今日出征
- 冬日|激情冬奥 相约河北|林海雪原 皇家古韵——走进冬日承德
- 温泉|跟我一起来走进世外桃源的小村庄,看杀猪烘腊肉的农家景象
- 石利锋|河北承德热河道台衙署发现清、民国重要碑刻遗存
- 河北|河北太行山中的世外桃源,江北第一古石寨,100元可吃住玩一天
- 太原|河北不出名的古镇,竟有座皇家关帝庙,国保文物却少有人知
- 河北|这家书店开在云朵之上,一杯咖啡可俯瞰上海浦江两岸,值得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