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云南深山里的咖啡暗战( 六 )


一个关键点在于后制加工环节,如果能够得到庄园主或加工基地负责人的支持,那么品牌可以在小样环节得到更多的选择 。在采访过程中,Torch咖啡、咖果咖啡的创始人均表示,他们和品牌一同参与了新品研发的环节 。
“我们会尝试把各种工艺融入后制加工环节,以增加风味 。品牌方的研发人员会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呈现出的样子,我们根据这个方向去不断调试 。”马丁认为,能够得到上游(种植及后制加工)支持的品牌,往往在这一环节会获得加持 。
效率是隐藏在“品牌和庄园友谊”背后的命脉 。
一位当地庄园主透露,对于友谊基础好的品牌,自己的庄园会提供非常精确地产品描述,并且在交付过程中尽量确保品质,但对于关系一般的品牌“差不多就得” 。
值得玩味的是,能够被主流品牌看中的庄园和加工方本身已经是当地头部,而云南咖啡圈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这意味着品牌在竞争同一波人 。
“不仅是云南,其实世界范围的精品咖啡都是一个小圈子 。”阿奇表示,每当联合社旗下庄园的咖啡豆被推向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后,在一两周之内,便会有多个品牌的寻豆师或者烘焙师找到自己,希望合作 。
面对更为旺盛的需求,选择与谁合作,是这些庄园主、供货方面前的难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云南当地头部庄园负责人对虎嗅表示,自己庄园的精品豆一年产量占比不足10%,2020年至今合作的品牌已经增加了2.5倍,到底把“尖货”卖给谁,对供货方而言是需要慎重思考的事 。
“钱并非唯一要素 。”这位庄园主表示,在云南咖啡圈内,有优质种植能力、优质产能的咖啡豆供货方这两年是不缺订单的,这也加大了上游供货方在与品牌谈判时的话语权 。但是这种话语权并非毫无“破绽”,比如已经有品牌试图绕开既有的话语权体系获得咖啡豆 。
可持续疑云
阿奇负责的庄园联社,是众多庄园合并的联合体,旗下的庄园,在孟连拥有超2万亩咖啡产地 。
如果算上预备社和周边社,庄园联社可以调动的总产能巅峰值可以达到5000吨 。这意味着,在全云南咖啡豆种植环节,他们的产能接近5% 。联社的模式和一般的咖啡豆贸易商并不相同,它们是联合社——把庄园联合起来,而在庄园下面则是种植咖啡的农户 。
但咖啡品牌在云南的开拓,却没有让阿奇感到开心 。
就在今年,某一线咖啡品牌和普洱当地一家供货方达成合作,瞬间一张几百吨订单出现在普洱当地,这迅速带来了“市场混乱” 。
为了迅速完成该品牌的订单,供货方开始在普洱当地“提价收豆” 。为了一公斤鲜果2-3毛钱的额外利润,部分联社合作的农户开始把豆子卖过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