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云南深山里的咖啡暗战( 五 )


瑞幸的咖啡师会先研发出云南主题产品,然后根据产品需求列出对于咖啡豆的具体要求,当这份订单抵达马丁的桌面后,马丁需要做的是向咖农收购生豆,然后通过自己的加工基地完成后制加工 。
马丁对虎嗅坦承,交付环节是有巨大风险的 。“瑞幸对风味、质量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在交付时会有检查,一旦不达标,就会被退豆,而这意味着我们Torch需要承担过程中的损失 。”
两个环节是马丁完成瑞幸订单的关键:收购更为优质的生豆,以及在后制加工过程中的品控 。
【咖啡|云南深山里的咖啡暗战】由于不拥有种植场,马丁的收购环节只能通过咖农完成 。在普洱,Torch会设置一个固定的收豆点,每天在固定时间内,Torch相关人士会来到这里并竖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天的收豆价格和一些要求 。
由于订单量庞大且有时限要求,Torch的收豆价格普遍高于其他收购点2元,2元在当地已经是巨大的优势,据悉一些咖农会宁肯多走一个小时,也要到Torch的收豆点完成交易 。
在完成收豆后,马丁的后制加工基地会连续开工 。咖啡豆的后制加工会影响最终的口感及风味,这并非简单的发酵,而是通过多道工艺流程构建出的加工组合 。据马丁透露,自己和瑞幸在签约时是有交付时间期限的,这意味着在约定时间内必须尽快完成订单 。
和瑞幸不参与收豆环节不同,Manner咖啡在云南孟连地区设置了自己的收豆点 。实际上Manner咖啡在云南的布局不只于此,它们在普洱、昆明等地还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或合作的实验中心 。
除了通过收豆点从咖农手中拿豆,Manner咖啡还和庄园联社等团体达成合作,由后者提供部分生豆 。而在后制加工环节,Manner咖啡则通过实验中心+合作代工的模式来完成 。和瑞幸相比,Manner在云南当地的参与度更深入 。
在咖啡圈内,Manner咖啡在孟连的收豆站,被戏称为“前哨” 。
直到今天,国内主流本土咖啡品牌也只有Manner咖啡和Seesaw咖啡在云南咖啡豆产区有明确的“前哨” 。
据了解,设置品牌收豆站并匹配相关人员,是一笔较高的开销 。寻豆师不仅要完成找寻咖啡豆的工作,还需要肩负维护当地庄园关系的使命 。
在云南几个咖啡豆主产区,大部分庄园主并不真正参与田间地头的工作 。部分农户和从缅甸等地来务工的“缅工”实际上承担着种植生产任务 。随着第一批庄园主逐渐年过50,部分咖二代、咖三代开始成为庄园主,而品牌寻豆师的使命之一,正是和这批手握核心资源的庄园主搞好关系 。
获得庄园主的支持,对品牌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
以咖啡新品研发为例,任何一款咖啡新品都需要从选豆环节反复调试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品牌咖啡研究员会从庄园提供的咖啡豆小样开始研发——他们会把获得的新豆通过不断搭配组合,来调试出最新的产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