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原文及翻译 伤寒论

康平本、康治本《伤寒论》
概述:
《康平本伤寒论》和《康治本伤寒论》均为发现于日本的古老文本,二者从内容看早于宋本,本文综合不同观点,对其进行梳理,并保留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
1、《康治本伤寒论》的发现与流传
《康治本伤寒论》是日本近卫天皇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癸亥九月沙门了纯所抄,故称为“康治本” 。康治本为残本,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 。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所以又称“贞元本” 。因曾流传于延历寺和永源寺,还称“延历寺本”和“永源寺本”,亦另有名称“锦小路本” 。
康治本发现于19世纪中叶,1849年(日本嘉永二年)由户上重较氏发现、影抄,校以宋本《伤寒论》,并附加眉注及卷首之凡例、方次目 。1858年(安政五年),由日本京东书林据此影本加注后刊行 。1965年,日本民族医学院研究所将此本影印(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 。198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1858年日本京东书林影刊本影印发行18500册 。
2、《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与流传
《康平本伤寒论》于日本后冷泉天皇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由侍医丹波雅忠据家传之本抄写,故称此本为“康平本”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比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林忆、孙奇校订宋本《伤寒论》的时间早5—6年 。
日本贞和二年(公元1346年),医家和气朝臣嗣成重加抄录,所以此本在日本也称“和气本” 。康平本另被称为“高野本”、“南朝本”、“栖川本”、“室町本”,具有较高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
20世纪初期,日本医家大冢敬节根据川越利根川尚方氏所遗藏之书中的康平本,对照和气氏传抄本以及其他传抄本包括宋本、成本加以校勘,于日本昭和丁丑(1937)印行 。后来,大冢敬节先生将他校勘过的《康平本伤寒论》赠送给我国著名医家叶橘泉先生 。叶橘泉先生在政局混乱、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于1947年秋印发 。1986年,国内依据叶橘泉先生1947年本重新印发 。
3、康平本与康治本如何流入日本
根据目前可见的文字资料,两古本在日本的流传只能追溯至宋代,至于何时由中国传入,及在日本的传承只能靠史料进行推测 。
《康平本》与《康治本》两本和宋本比较,书中均改“坚”字为“鞭”(古音jing),乃隋朝避讳文帝杨坚整理过的痕迹,而孙思邈《千金翼方》卷本未经整理,仍为“坚” 。据此,大部分学者判断,两古本传入日本当在隋朝之后 。
同时,马继兴先生根据《康平本伤寒论》:“从书中不避宋讳(如书中之玄武汤名与《千金翼方》相同,而宋本则因避宋始祖赵玄朗讳改为真武汤之类)来看,其原始传本当在北宋之前面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由此推断,《康平本》与《康治本》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隋朝之后北宋之前 。
在日本,《康平本伤寒论》又称“高野本”,《康治本伤寒论》又称“延历寺本” 。“高野”指日本真言宗高野山金刚寺,此寺由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创建 。“延历寺”则指代日本天台宗比睿山延历寺,而天台宗的开宗法师则是最澄法师 。巧合的是,二人均经由日本遣唐使制度学法于唐朝,且是同一批次——第17次遣唐使 。
根据《日本后记》记载,第17次遣唐使于公元804年由日本出发,共有四艘船,空海法师在1号船,最澄法师在2号船,其间船队遭遇风浪,3、4号船不知所踪 。他们到达唐朝后,空海法师因学习的是密宗,直接去往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西安,而最澄则去往天台山 。
最澄在天台山仅学习了不到一年就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23年6月返回了日本,这一年正好就是“唐贞元乙酉岁”,即唐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据此,中日学者推断,《康治本伤寒论》残卷由最澄法师搜集抄写于天台山附近 。
同理,《康平本伤寒论》则由空海法师搜集于长安,版本亦较为完善 。
4、《康平本伤寒论》另一源流说
隋唐时期是中日交流最频繁的时期,日本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共派出3次遣隋使、19次遣唐使,抄印搜集书籍多达1568种,占当时书籍目录的一半 。因此,尽管《康治本伤寒论》残卷由最澄法师带回日本几乎可以定论,而《康平本》却存在另一种说法,与发现《康平本》的日本丹波家族有密切关系 。
根据《日本书记》等史书,丹波家族并非日本本土家族,而是东晋时期由中国迁入的“渡来人”,迁入者为阿智王 。阿智王是何人?乃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玄孙刘阿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