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胡成:古道上被湮没的西北往事,因文字让瞬间成为永恒( 三 )


【西兰|胡成:古道上被湮没的西北往事,因文字让瞬间成为永恒】03
人物凋零 ,
口述历史的黄金时代也消逝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你关注的是西北的晚近史 , 所以人在这段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 他们的口述和个人经历就成为了这个地方一个时代的缩影 。 但这样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缩影的人 , 太具有典型性 , 应该是可遇不可求的 , 那么你是否有“诀窍” , 可以“锁定”这些人呢?毕竟对许多人来说 , 即使他们遇到一个有故事的人 , 也未必能认得出来 。 当然 , 更重要的是 , 遇到了他们 , 你又是如何与他们产生联系 , 让他们愿意为你讲述自己的故事呢?
胡成:其实与人交流并不总是很畅通的 , 会有许多禁忌 , 你就算再注意也可能不小心触碰到 。 譬如在定西 , 因为土地贫瘠 , 生活还是很苦的 , 但对当地来说 , 苦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点 , 在与当地人交流过程中就会注意到这样的点 。 这对交流和书写就是一种阻碍 。 从另一方面来讲 , 也很难找到见证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人 。 比如我在静宁时 , 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老先生 , 他的父辈就曾参与建造了西兰公路 , 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我们必须要承认 , 记录口述历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 如果早二十年 , 或是三十年前 , 会是一个更好的时机 , 这样的人还会好找一些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寻找这样的人 , 诉说那段历史 , 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 老人们凋零、死亡 , 这是自然规律 , 无可更改 。 比如我在固原认识的那位孙老汉 , 还有那位回民老太太 , 我大概七年前在固关为他们拍摄了几张彩色照片 , 这一次来 , 我就想把照片送给他们 。 但是孙老汉早已经走了 , 在九十二岁没了 。 那位回民老太太也是 , 杂货铺老板指着照片告诉我说:“她也不在了 。 ”
西兰|胡成:古道上被湮没的西北往事,因文字让瞬间成为永恒
文章图片

台阶边的回民老太太 , 胡成拍摄于固关镇 。
人 , 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 如果我单纯记录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 , 那是很容易的 。 但我需要的是关于人的故事 , 这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活起来 。 不过这样的人并不是我刻意寻找的结果 。 无论是《陇关道》里我提到的人 , 还是我现在正在写的《萧关道》里提到的人 , 都是我走进了一个村子 , 或者走进了一个古驿站 , 或者走进了一个关隘 , 在那里能遇到的人 。 老龄化、人口迁移、农村空心化等等因素 , 让留守在那里的人变得越来越稀少 , 他们留在这里 , 是土著居民 , 是本地人 , 他又了解这个地方 , 你可选的范围已经不多了 。 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