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老舍的生命终点距离起点很近很近( 四 )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章 , 开篇第一句:“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 , 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 。 ”傅光明请大家体会大作家的起笔:“我们常常说万事开头难 , 长篇小说也一样 。 《四世同堂》是一部鸿篇巨制 , 100万字 , 头开得如此随意 , 老舍当初是怎么构思的?”
大家议论纷纷之时 , 傅光明接着说:“实际上 , 老舍对于小说的整体布局 , 起笔时应已有了比较成熟的酝酿 。 要把祁老太爷写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把祁家写成一个什么样的家族?我们国民的性格有多少层面附着在祁老太爷这样的中国人身上?他都有了打算 。 老舍的深刻在于 , 他从来不做明面上的批判 , 而是在看似日常琐碎、简单随意的描写中 , 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犀利的剖析和批判 。 ”
看过《四世同堂》85版电视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 , 邵华扮演的祁老太爷在胡同里葫芦肚子处说的那番话:“不碍事 , 咱们小羊圈有一个葫芦嘴 , 严实 。 ”他平生的经验告诉他 , 不出三个月 , 乱子就会过去 。 他嘱咐家人囤足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 , 自家小院门关起 , 大缸顶住 , 就“不碍事” 。 单这一段 , 傅光明做起了人物分析:“祁老太爷觉得国跟我没有关系 , 抗战跟我也没有关系 , 我只要关起门来过自家的小日子 。 在这样的描写中 , 那种深入骨髓的国民性批判 , 是不是自然呈现了出来?”当然 , 他强调说 , 文学中这样的描述、批判常需要我们去领会 。
老舍的《四世同堂》故事精彩深刻 , 而实际上 , 他所写的事并非亲历 , 而是来自夫人胡絜青的讲述 。 那时老舍在重庆北碚 , 胡絜青带着孩子千里迢迢从北平赶来 。 家人团聚后 , 胡絜青经常跟他讲起日治下的北平 。 这些讲述无疑调动起老舍的创作热情 ,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
傅光明说:“这里我们不妨替老舍设想一下 , 他构思这样一部长篇小说 , 首先会想让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在他最熟悉的地方是不是最合常情?我们知道 , 北京城西北角这一块儿 , 就是这里及附近一片区域 , 正是老舍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 , 是他父亲和母亲的旗籍属地 。 他的父母是满洲正红、正黄旗人 。 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 让故事发生在了这里 , 再自然不过 。 ”
《四世同堂》是一部篇幅浩大的小说 , 在鲜明的抗战主题之下 , 描写了方方面面的人物、人情、人性 , 从很多描写的人物身上都能体会到老舍文学和艺术的深度及广度 , 尽管有些人物出场次数很少 。 “老舍是一位幽默作家 , 我们常常将他定义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 , 但对于他怎样把自己深刻的批判融在作品里 , 很多读者体会得不深 , 所以今天这样一个老舍之旅 , 可以说也是一种有意的引领 , 因为这种批判对于今天的我们 , 并没过时 。 ”傅光明道出这一次寻访的深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