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教资面试 石壕吏教案( 三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四、朗读诗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五、朗读诗歌,体会加点词的意境(表达效果)
1、本诗中为何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是何写法,有何作用?
3、“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意境如何?
4、诗中意味深长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并作分析 。
六、体验反思:
1、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最想对差吏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又想对老妪一家说些什么?
七、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2、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
(4)全班齐读 。
2、感知诗意 。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
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
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
(3)理解文意 。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情节生动
②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 。(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
②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
反映
源泉
板书:文学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 。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
2、背诵本诗 。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