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清照简介( 二 )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 。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 。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 。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 。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 。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 。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 。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 。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 。晁补之在故乡缗城 (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 。《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 。“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 。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 。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 。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 。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 。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 。春、夏两季仍在青州 。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 。不久即知莱州 。初,李清照未同行 。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 。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 。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 。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 。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