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却什么意思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 )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 。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 。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 。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 。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 。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似乎不是由於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 意思: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寄北》,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
《夜雨寄北》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翻译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
2、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
3、巴山:泛指重庆一带的山 。重庆古代属巴国 。
4、何当:何时能够 。盼望之词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相当于“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
5、却话:回头说,追述 。却,一说还,再 。
《夜雨寄北》注释
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 。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
《夜雨寄北》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