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却什么意思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 )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 。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 。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 。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 。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像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赏析二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构想之词,构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构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著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构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构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