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阅读提示: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品。
我国的食盐,按照来源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等。
两千多年前,河北就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区。如今,河北省487千米海岸线上,分布着黄骅、大清河、南堡盐场,它们是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中渤海盐区的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长芦盐区一部分。
咸腥的海水,是如何变成白花花的盐?
千百年来,盐给海岸线上的河北人带来了什么?
如今,人类最古老的商品之一——盐,又在怎样的延展中焕发独特的韵味?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采访/采访人员 白 云 汤润清
执笔/采访人员 白 云
盐从海里来
“一年两熟”的辛苦结晶
海盐|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插图

沧州沿海,春季原盐作业。苑立伟摄
2019年6月23日,黄骅。
沿着307国道一路向东,大海特有的咸腥味扑鼻而来。从距离海岸线30千米处开始,路两边红砖砌就的结晶池里,海水在经过几个月的滩晒后,逐渐凝结为各面长约1厘米的晶体。
饱满的颗粒,晶莹剔透,任取一颗迎着太阳看,都是钻石般的光洁。
盐,是大海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之一。
这一天,在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骅盐场)作业区,71平方千米的陆域面积上,一年一度的春扒已接近尾声。
随着扒盐机在一块块7000多平方米的盐池里来来回回,盐粒相互撞击着,发出晶体特有的清脆声音。海边的制盐人,再一次经历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收获季。
和几十千米之外农田里的庄稼类似,海盐的收获,也是一年两季——4、5、6月份的春扒,9、10月份的秋扒。
不过,秋扒往往不如春扒收获大。秋扒的盐粒体积明显小于春扒。“这是因为秋扒形成的盐粒,在夏季高温时,结晶速度过快,晶体生长不坚实,在作业过程中容易破碎。”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高立增解释。
第一次到制盐区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收盐又叫扒盐?
“‘扒’是个动作。”高立增笑起来,“这说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饱和卤水在盐池内析出晶体颗粒后,会均匀地铺在池底,扒盐就是要把盐集中起来再堆成坨。”
盐,貌不惊人,得来却要颇费一番功夫。尤其扒盐,曾经是个辛苦活儿——今天扒盐机所从事的工作,过去都是用人工来完成的。
从黄骅向北220多千米,跨过天津海域,就是河北长芦大清河盐化集团有限公司,也叫唐山三友盐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清河盐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