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场|蹲点深一度丨“鸟类国际机场”新传( 二 )


鸟,是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的最准确表征之一。保护鸟类及其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尾闾,众鸟聚集。如何保护这里的鸟儿及其栖息地?鸟儿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采访人员冬日探访黄河三角洲深处人与鸟儿的故事。
94只丹顶鹤回归,“绿色沙漠”再现生机
流水静沙,芦花似雪,百鸟翔集。12月正是黄河入海口观鸟的好时节。成千上万南迁的候鸟或是在此越冬,或是短暂驻留后启程南迁,晴空中不时腾起的鸟群遮天蔽日。
“今年观测到的鸟儿更多了。”12月25日中午,回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办公室,51岁的高级工程师吴立新卸下装着望远镜、三脚架、定位装置等近10公斤装备的背包,掏出笔记本——
白枕鹤一次性观测到48只,卷羽鹈鹕48只,规模之大实属少见;白鹈鹕1只、火烈鸟两大三小共5只,这是近年来保护区新观测到的鸟类物种;站在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如秃鹫、大鸨等猛禽也十几只成群地出现……
“车一进入东营,明显感到鸟儿数量的增加。”7年前开始,天津观鸟人张庆国几乎每年冬天都会驾车300多公里到自然保护区观鸟,车窗外不时腾起的鸟群和快速闪现的鸟巢成为进入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
国际机场|蹲点深一度丨“鸟类国际机场”新传
文章插图
数据印证着游人的观察。近两年,自然保护区观测到3种鸟类新物种,鸟类从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并成为东方白鹳全国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12月初在垦东121井台附近观测到的94只丹顶鹤,尤其让吴立新兴奋。不仅是因为94只刷新了他对丹顶鹤一次性观测数量的历史记录,更重要的是,在这里重逢丹顶鹤,他盼了5年。
垦东121井台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潮间带。冬日凛冽的海风吹动潮间带的芦苇齐刷刷弯下腰,不仔细辨认,很难看清那芦苇丛中缓慢移动的“小白点”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采访人员见不远处的海滩上堆放着一堆枯枝,一同前来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高级工程师朱书玉走上前去捡起一根,“这就是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最旺盛时侵占了这片区域1900亩潮间带,绿油油的一片,看着生机勃勃,其实却是‘绿色沙漠’。”朱书玉说,互花米草地下部分能长到1米左右,根系密密麻麻结成网状,严重侵占了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小型螺类、蛤类、蟹类等丰度降低可达60%,以此为食物的鸟类也受其影响。根据观察,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分布区的鸟类种数为13种,仅为其他区域的四分之一左右。2016年起,这片区域难觅丹顶鹤踪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