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场|蹲点深一度丨“鸟类国际机场”新传

近两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3种鸟类新物种,鸟类从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并成为东方白鹳全国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94只丹顶鹤回归,“绿色沙漠”再现生机
“互花米草最旺盛时侵占了1900亩潮间带,绿油油的一片,看着生机勃勃,其实却是‘绿色沙漠’。” 经过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一期)、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的实施,截至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已完成彻底治理2500多公顷。如今自然保护区的水面上,大大小小60个人工岛星罗棋布,岛上芦苇柽柳郁郁葱葱,浅滩上长嘴长腿的涉禽捕捉鱼虾,深水处天鹅在水面游弋,生物多样性肉眼可见地丰富起来。12月初在垦东121井台附近观测到94只丹顶鹤。
国际机场|蹲点深一度丨“鸟类国际机场”新传】◎生态恢复并非“建设”或“打造”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鸟儿?”采访中,采访人员向许多从业人员询问。答案简单明了——给它们栖息地。一些地方修复湿地过多采用筑坝蓄水、大水漫灌等粗放措施,有些热衷于挖湖塑景,造成新的破坏,需要引以为戒。
在与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反复强调,恢复湿地、恢复生态,而非“建设”或“打造”,能够用自然恢复的尽量不去人工干预,不打破自然规律,不影响鸟儿的习性。比如,植被长得太高怎么办?人工去除,人和机器都容易惊吓到鸟儿,可鸟儿不怕牛羊,放牧牛羊就能控制植被高度。
◎鸟儿入城,人鸟和谐共生的新课题
鸟儿的活动区域从自然保护区范围外溢到城区,考验城市的准备。
线杆筑巢就是一道棘手的难题。“驱赶不是正确的方法,要找出一条人鸟和谐共处的路子。” “那就是防止鸟类活动影响供电安全,给线路穿上的‘防护衣’。”
鸟儿入城后,得在城里安个家。有水有食少人打扰的栖身之处,非湿地莫属。绿化不仅有草坪,也要有乔木、灌木,供林鸟栖息。
鸟儿入城,与鸟共生,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童年记忆中的抓鸟、偷鸟蛋变成了现在的爱护鸟、救助鸟。
鸟儿入城,不仅扮靓了城市的生活,更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一些观鸟组织开发了许多观鸟类产品,比如民宿、文创产品、交友主题活动,产业拓展外延很广。
■文章全文
“鸟类国际机场”新传
——黄河三角洲人与鸟儿的故事
□本报采访人员李振贾瑞君
九曲黄河,奔腾万里之后,在入海口处流露出更多的温柔。当高原拥抱海洋,泥沙融入滩涂,鱼虾遇上浮游生物,刹那间绽放无限生机。于是,便有了600多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越冬、繁殖。于是,这里便有了“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