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我还在创业大街修家谱( 三 )


冬日正午 , 3W咖啡和车库咖啡人不多 , 零星有人拍照或拿着手机直播 。 风刮了一阵又走 , 涂金灿看到街上的保安换了 , 以前是高个子、形象好、普通话说得好的年轻人 , 现在换成脑袋歪歪的大爷 。 一次 , 一位老年主顾告诉涂金灿 , 保安不知道他家的店在哪里 。 涂金灿说:“我们几乎是这条街时间最长的单位 , 怎么不知道 , 我气死了 。 ”
精神工程
在昊海楼的地下室 , 涂金灿捧出一摞新产品 。 红色的礼盒里装着一套家谱 , 封面上嵌了一个放大镜 。 “老人有消费能力 , 有情怀 , 也有时间搞家谱 。 ”涂金灿看好这门生意 , 社会正进入老龄化 , 市场可期 。
在他看来 , 修家谱是联系亲情的过程 , “我们说古代有8次大移民 , 实际上最大的移民是现在 , 几亿人离开自己的土地乡镇 , 到外面求学打工 , 很多家都是分散的 。 ”
修家谱的“工具”包括网络、档案馆和宗亲会 。 “网络上最多这种情况 , 某一个人说了 , 其他人都跟着说 , 大多都不搞研究 , 所以要鉴别 。 ”一种屡试不爽的方式是“去地方档案馆查50年代的档案 , 那时划成分 , 登记了家里几口人 , 有哪些地 , 从哪里来 。 ”
河北一位富商在母亲80大寿时曾委托涂金灿调查自己的出身 。 他们从档案馆查到这家人在河北迁徙过3次 , 最终发现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 。
2010年以前 , 涂金灿尚未搬到创业大街 , 他从深圳创业失败 , 背着几十万元的债务北上 , 借弟弟的身份证办信用卡 , 套现5000元 。 2000元租房子 , 1000元办网站 , 又花1000多元买了两台旧电脑 , 最后剩几百元在手里 , 正担心撑不下去了 , 生意来了 。
一名高校教师出现在公司开张的第三天 。 “你别看我现在人五人六的 , 其实我是个混蛋” 。 他开口 , 要写一本忏悔书 , 名字叫《地狱之门》 。
这位教师年轻时和下乡女知青谈恋爱 , 山盟海誓 , 女知青怀孕了 , 还打了胎 。 后来他考上大学去了省城 , 关系维持了两年 , 他就不再写信 。 他此后出过十几本书 , 但这一本不能公开 。
接到第一笔生意 , 涂金灿收了2万元 。 “第一本书做得很差 , 不知道去哪里做 , 封面找了一个地方 , 内页一个地方 , 装订又一个地方 , 找了三个地方把书做起来 。 ”准备送书时 , 涂金灿心里忐忑 , 他拉着推车 , 坐公交车到对方订好的饭店 , 惴惴不安地上了2楼的包间 , 兜里揣着钱 , 心想万一对方不满意立刻还他 。
包间里坐了三两好友 , 教师拿过书一看 , 不错 。 饭毕 , 他载大家到了一处宅院 , 烧香 , 沏茶 , 言明每个周末来此读一段书 , 以示忏悔 。 这本五六万字的书读了两个月结束 , 他也轻松了 。 “出书是个精神工程 。 ”涂金灿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