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在沉默地消逝:百年古楼雨夜坍塌背后( 四 )


文章图片

1994年的魁星阁 。 受访者供图
和柒龙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 , 外出打工 , 养育一双儿女 , 然后有了孙子孙女 , 再回村 , 种地 , 带孩子 , 如今儿子儿媳也在重复他的路 。 刘高云是少数留在村里的人 , 他做过水泵生意 , 后来进村委会当会计、支书、文保员 。
修缮魁星阁的想法 , 反复了几十年 。 刘高云说 , 村里没钱修 , 曾有村民提议募捐 , 但没人组织 , 不了了之;有的村民对文物保护没概念 , 甚至觉得 , “老东西也没啥用” , 村委会也不敢出面 , 怕被举报“搞封建迷信” 。
“哪怕给它搭个架子支起来 , 搭个棚子遮盖下 , 或者台基坍塌部分用红砖搭个护坡顶住 , 也不至于这样 。 ”连达觉得遗憾 , 六年过去 , 魁星阁没有得到补救 。
在他看来 , 这类木结构建筑如果从来不修 , 经年累月 , 必然会损害侵蚀 , 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
另一座魁星阁
两公里外 , 龙泉村的魁星阁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
云销雨霁后 , 它挺立于一片玉米地间 , 两层高 , 青砖铺地、雕梁画栋 , 木质斗拱 , 阁内供奉着彩绘泥塑星像 。 大门上贴着“人文始祖” , 两侧贴有对联 , 悬挂着村民们敬奉的红灯笼 。
山西|古建在沉默地消逝:百年古楼雨夜坍塌背后
文章图片

龙泉村的魁星阁
如果不是16年前的那场修复 , 蒙石锁相信 , 它可能也倒下了 。
79岁的蒙石锁当了一辈子老师 , 63岁那年 , 退休的他决心为村里做件实事——修缮魁星阁 。
蒙石锁记忆中 , 小时候村里还有清代的土地庙、财神爷庙、药王庙 , 后来都被拆了 , 仅剩魁星阁一处 。
村民们相信 , 魁星阁是“点状元的” , 庇护着一代代娃娃考好大学 。
与闫家庄村魁星阁的冷清不同 , 龙泉村魁星阁一直香火不断 。 每年正月初一 , 早上五六点就有村民带着贡品 , 赶去烧头柱香 ,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孩子求学顺利 。 农历九月十五 , 村委还会请来唱戏的 , 扭秧歌的 , 扎高跷的 , 敲锣打鼓 , 热闹一番 。
蒙石锁觉得 , 村民们对魁星阁有感情 。 他的大伯 , 20来岁时去了河南 , 60年没回来过 , 直到80岁时回山西寻找他 , 走到村东南角时 , 一眼认出了魁星阁 , 激动地说 , “就是这村 。 ”
在他记忆中 , 魁星阁早年修过一次 , 后来长期处于没人管的状态 , 屋顶瓦破裂 , 漏了个洞 , 渗水 , 房梁也蛀了 , “烂得不行 , 快塌下来了” 。
多年来 , 村民们有意修复 , 一直没人牵头 。
“再不修 , 我们村一件文物都没了” , 蒙石锁决定担下这事 。
修缮想法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 。 全村4000来人 , 一些在外做生意的出了“大头” , 一万、五千地捐 , 最后募集到5万块 , 还差一万 , 村委会出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