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强 乔海强

以前上级医院一床难求,基层卫生院门可罗雀,现在是去哪儿看病都一样 。高平市,一体化改革的实现方式就是实现责任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利益一体化医改,因为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所以牵动着亿万人心 。
在许多人看来,医改离不开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更容易推进,而作为财政小省,山西县域综合医改却进入全国医改“第一方阵” 。前不久,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后第一次全国性医改经验交流会 。近两年来,我省县域综合医改不断突破体制壁垒,尤其是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方面,以其创新性举措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为破解偏远乡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贡献了山西经验 。
出高平市区,东行25公里,就到达了建宁乡卫生院,这是全市最偏远的乡镇卫生院 。前几年,卫生院建筑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的新楼投入使用,硬件条件焕然一新,但是,还是没有多少病人上门 。建宁乡卫生院并非个例,在高平市所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这些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许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病人不愿登门的情况 。病人都去哪儿了?“当时,卫生院医生水平不行,咱也不敢耽搁,当然要去市里的医院了 。”建宁乡建南村村民郭贵年说,一说起进城去高平市人民医院看病,家里人就犯愁,又费时又费钱 。
“改革前,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群众都到市人民医院去看 。上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基层卫生院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高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崔文波在谈起医改前高平市基层卫生院的状况时感慨道,患者稀少,导致这么多年来,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仅没有提高,甚至严重滑坡,以前有些卫生院还能做的胆囊炎、阑尾炎手术,后来都做不了 。
“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基层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医务人员特别是高水平医务人员短缺,县域内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我们推行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 。”崔文波说 。
按照旧的体制机制,高平市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各自为政 。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愿下到基层去,病人上下转诊的通道也极不顺畅 。要想实现医疗资源的互利互通,必须打通体制这道“关卡”,从体制改革上寻求突破 。2016年4月,高平市打破了体制的藩篱,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的一体化、紧密型的市人民医院集团,整合市人民医院、16个乡镇卫生院和446个村卫生室三级资源,形成县乡村一体、三级联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集团对市人民医院和16个分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集团委托分院对所属村卫生室实行聘用、考核、工资、药品、设备“五统一” 。乡镇卫生院以前由高平市卫计局管理,现在全部归医疗集团统一管理,两家合并成了一家,变成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形成责任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利益一体化的管理新格局 。
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理事长李军介绍,集团业务统一管理后,实现了同病同治 。推行Ⅱ型糖尿病、短暂性脑出血发作、反流性食管炎等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明确治疗流程,上下统一标准,实行表单式管理,规范了医疗服务 。同时,根据各分院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点,初步建成了南城儿科特色分院、建宁老年病特色分院,让患者以卫生院收费标准,享受到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谁还愿意跑那么远?”郭贵年说 。
李军介绍,以建宁乡卫生院为例,这里有着基层卫生机构高标准的住院及门诊设施,适合养老医疗一体化发展,但是医疗技术薄弱,为方便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集团将这里建设成以常见、多发的老年性疾病为主的特色分院,并派出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恒芳到分院开展帮扶工作 。张恒芳就是建宁乡人,在当地很受信任 。张恒芳每周二、五到分院坐诊、查房、收治病人、讲座培训,带动很多当地病人就近治疗,既方便患者,减轻负担,又缓解了市人民医院床位难求的状况 。
78岁的张红昌老人得了脑血栓,每年都要住院进行调理 。“以前我在人民医院住院得花3000多元钱,报销完也得花1000多元,加上来回车费、吃住,又得几百元 。现在回到乡里看病,医生还是那个医生,住院费只需 2000元,自己只花200多元,划算多了 。”老人说道 。张红昌的老伴儿紧接着说:“不光是看病更省钱了,现在做检查也方便了 。以前在乡卫生院做的检查,到其他医院还得重做,现在拿到人民医院都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