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 , 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 。
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 。
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 。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 , 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
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有效学习课文 ,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作者的写作目的 , 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 。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 , 并以此展开教学 , 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
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 , 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 。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 。
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 我这样设计教学:生(有气无力):“丰年留客足鸡豚”师:“他足吗,同学们!看来,他有点饿 , 老师也要像山西村的山民一样要准备酒肉给你吃 。”学生大笑 。
生(洪亮有力):“丰年留客足鸡豚”师:“好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这就是“足”,不但酒菜足,而且情谊足 。
这不仅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 , 有所体验 。可见,教师找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目的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
(二)抓住中心句 , 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 。
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 , 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 , 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 ,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 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
(三)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 , 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1.抓过渡句 。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 , 把握文章的结构 。
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 , 而且美观 。”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 , 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
2.抓关键词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 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中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眼 。
凭借这个词眼,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 , 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飞夺泸定桥》一课 , 抓住课题中“飞夺”一词 , 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 提示了课文的分段思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皇后镇|“新西兰”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新西兰是个怎样的国家?
- 胡萝卜肉饼怎么做才好吃,怎样做最好吃
- 海苔花生米怎么做好吃,怎样做最好吃
- 尖椒炒菜花怎么做,怎样做最好吃
- 酸奶慕斯蛋糕怎么做,怎样做最好吃
- 什锦素珍怎么做好吃,怎样做最好吃
- 牛肉酸辣汤怎么做,怎样做最好吃
- 啤香麻辣小龙虾怎么做好吃,怎样做最好吃
- 老干妈|多久不吃中国菜会抓狂?电饭煲、老干妈和榨菜,出国旅游三件套!
- 怎样报复老婆的第三者 最聪明对付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