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对现代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摇身成为霸主 。
当时,秦国有座很厉害的关隘,叫做函谷关,扼守在崤山咽喉处,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通道狭窄,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因此,当时以函谷关为界,秦国被称为西方,而其他诸侯国则被称为东方六国 。
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来对抗强国 。连横:找一个强国为靠山,进攻某些弱国,从而蚕食他们土地 。当时,秦国最为强大,且与其他各国为东西走向,因此,东方六国间的联盟被称为合纵,而秦国与东方某一个国的联盟被称为连横 。
苏秦作为主张合纵的代表人物,曾经走遍六国,劝说那些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那些国家也知道单凭个人力量,完全无法与秦国匹敌 。眼看着秦国对着关东虎视眈眈,六国便同意合纵,拜苏秦为六国相 。
秦国得知这个情况后,也非常着急,凭着他现在的实力,敲打某个国家肯定是绰绰有余,但是要对付六国联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
这时,张仪来了,给秦惠王献上连横之计,他认为这世上只有利益关系,哪有什么攻不破的联盟 。秦惠王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张仪便踏上了破坏合纵之路 。楚怀王当时是合纵长,张仪便跑到楚国,以财货贿赂楚国大夫和楚怀王夫人 。有了这层关系,张仪不久便取得了楚怀王的信任,然后便开了一张600里商於之地的空头支票,骗楚怀王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再暗地里与齐国结盟 。这样,秦齐连横形成,而原来的东方各国合纵便彻底被破坏了 。之后,秦国便开始执行其东扩计划 。
当然,在秦国兼并六国的100多年时间里,曾多次出现六国合纵,也有多次连横,以及后来的远交近攻 。其实质无非是希望通过连横合纵这样的外交手段,或蚕食弱国领土,或抵御大国侵略 。
其实,这种外交手段对现代大国博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实战意义 。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米国是全球霸主,无论是科技、军事还是经济等各个领域 。其他单个国家完全无法与其分庭抗礼,因此,常常遭到其各种打击,特别是米国经常转嫁本国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于他国 。
对于弱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合纵,也就是抱团取暖 。咱一个国家斗不过米国,那就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国家联合起来,建立某个联盟,这样话语权强了,就有了与米国扳手腕的实力 。
那么,米国当然最不乐意看见别国抱团,挑衅自己的霸权,因此,他便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一样,给某些国家一些好处,有些意志不坚定的盟友便会跑到他的阵营里,时间一长,纵盟就会渐渐地解体了 。
这年头,利益当前,真正铁杆盟友很少,这是米国的优势所在 。因此对他来说,如果要想利益最大化,无非是利诱,既可以利诱一个国家,也可以利诱敌对国中的关键人物,就像当年秦国重金收买赵国郭开,然而李牧死赵国便亡了 。
但是,米国也不是无懈可击 。它最怕的是其他各国合纵,也怕国内临阵倒戈 。
【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对现代中美关系有何启示?】如今,米国在懂王的领导下,万事以米国优先,伤害了太多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其最亲密的盟友,这就使得合纵的力量将越来越大 。懂王越强调米国利益,那么各国的纵盟将越稳固 。今年以来,米国新冠疫情的失控,以及黑人被跪杀的种族歧视事件的发生,使得米国国内如一盘散沙 。如果国内矛盾无法及时得到舒缓,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从古代历史来看,强国大多毁于内部危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论是连横还是合纵,就看谁能团结更多的力量,谁便能笑到最后 。两个国家是世界名列一二的经济体,如果米国能放下执念,那便是双赢,反之,就看谁更讲道理了?同样是合作,一个愿意互惠互利,另一个爱吃独食,你说,其他国家将如何选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