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伟大”——漳州


“隐秘而伟大”——漳州

文章插图
每年春天,都有一批北方人如候鸟般飞离南方滨海城市,回到春寒料峭里,一遍遍向周围人普及“南方的好” 。时日即久,纵使未曾踏足北回归线,那些“就地猫冬”的北方人也对厦门、三亚熟稔如邻居家客厅:暖是玄关,走一步是花红叶绿的地毯,而海就是地毯尽头的沙发,充裕的阳光是落地窗,只消坐下来,眼前就是“北方人摩肩接踵的南方城市风景”,附送蓝天白云 。
【“隐秘而伟大”——漳州】没一点新意吗?
直到有人说出一个叫“漳州”的城市 。问他“漳州在哪里”,说是在厦门的边上,再问如何,只说很好,再问便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终究是过客,匆匆而已 。后来认识一位漳州朋友,又问,回说漳州是林语堂故乡 。再问,他想了一下,回说:“漳州,是一座自我惊喜的平凡小城 。”
心里于是一动 。
隐秘的漳州
兴许是闽中大山带太博巍,环得漳州封闭了自己的叙事空间,长期游走在历史叙事的边缘,因而鲜为人知;
或兴许是九龙江流淌得太急,挟着漳州的信息穿山过岭浩荡离陆,投向了海洋的怀抱,漳州平原无意为北方陆地述说;
又兴许是多少世纪以来,漳州人习惯了在海陆间逍遥往返,在烟火日常里安置自己的小日子,不屑于在滚滚红尘中争名夺利……
总之,漳州就这样隐秘在福建的西南隅,紧贴着泉州和厦门这两座闻名的城市默默过生活 。直到某个海风拂面的时节,当你看腻了厦门的文艺,花上五块钱,买一张船票荡荡悠悠到了漳州,或者喝够了泉州安溪县的铁观音,欲要再寻些福建的味道,举步向西多走了两步,你就会发现——
隐秘的漳州,相见恨晚 。
海与陆,水与土,在此撕扯了千百万年,自然造化叫人叹为观止 。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如褶皱般缝合陆地与海洋,凸出的是岛屿,凹陷的是港湾 。
岛是东山岛,形如一只巨蝶轻扑在海面上,上岛去沙滩平缓、绿树成荫 。港是月港,在九龙江入海处环绕如偃月,古旧码头、石板老街,总叫人在惆怅里“遥想当年” 。
再走几步,便是渔村浮在宽阔透彻的海面上,家家户户都在海面上“放牧”,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厦门八市的海鲜,多从这里运出 。一格一格的斑斓里,晒得是海盐,是和渔业一样古老的生计 。
新鲜一些的,大约是站在田埂间就能闻到的海风和水仙花幽郁的香气 。单瓣的金盏银台、复瓣的玉玲珑,因受了九龙江支流和山谷泉涧纵横交织的恩惠,便整冬整春地开,近些年盛夏里也要开,香了漳州也要香出漳州,我北京同事每年年节时家里养的水仙,都是从这里北上的 。
说起来不恰当,但漳州兴许还不如她的水仙有名却是不争的事实 。纵使她有不属于厦门的海景,不输于霞浦的滩涂,不输于梅州的土楼,不输于泉州的美食……
粗略地游了,大致地看了,内心隐隐便要为漳州辩解:隐秘,是有道理的 。倘若如泉州、厦门一般盛名在外,只怕这样的静谧这样的美会被更多人抢去哩!
福建的“沙和尚”
《西游记》整一百回,没一回与漳州有关,但漳州人曾以《西游记》中形象,将自己与两位邻居做过一番生动比拟:厦门如唐三藏,面白如玉、性情柔顺,又拥有庞大资源,人见人爱;泉州如孙悟空,敢打敢拼、实力超群,轰轰烈烈鼎鼎大名;而漳州自己,则是沙和尚,朴实敦厚、沉稳内敛,挑着担子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取得了不凡成就 。
诚如斯言,何其妥帖 。漳州挑的担子,一头连着海洋,一头连着陆地,不为取经只为生计 。谁知后来,小小一个月港,竟帮着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完成了中兴,也为“下南洋”的故事,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解 。
明代时实行海禁,唯有月港依旧通航,“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 。”1567年,隆庆开关,准许民间“贩卖东西二洋”,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到万历初期,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经由月港流入大明朝,藉此一港,明朝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 。而月港也摇身一变,成为“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以及后世清代时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四大商港” 。这个港口为大明朝带来了中兴,也为漳州埋下了另一种命运的伏笔 。从明中期到新中国成立,一批接一批漳州人由此下南洋,前后持续三百余年,计约八十余万人 。他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离陆出海,踩着南洋这块跳板,挥洒血泪改写自己的命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