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19年7月 , 云南省文山州普者黑景区 , 游客在湖中游船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陈鼎/摄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 , 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 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6日至7月8日交节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曰:“暑 , 热也 。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 月初为小 , 月中为大 , 今则热气犹小也 。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的时间智慧——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一书作者张勃向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解释说 , 从字面上讲 , 小暑是热气尚未达到极致的节气 , 但事实上 , 小暑和大暑一样 , 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 因此民间常常“二暑”并重 , 有“小暑接大暑 , 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 , 上蒸下煮”的说法 。
小暑节气意味着天气进入了“上蒸”时期 , 人们仿佛被扣在闷热的大蒸笼中 , 但是在江南地区也有例外 。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学院副教授、《二十四节气在江南》一书作者袁瑾向采访人员介绍 , 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小暑前后出梅 , 然后进入盛夏少雨季节 , 但也可能出现“倒黄梅”的天气 。 待梅雨季过去 , 便进入了伏日 。
小暑入伏 , 不可轻慢
古人通常把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为“三伏” 。 “三伏”的计算方法是:自夏至日起的第3个庚日进入初伏 , 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 , 立秋日起的第1个庚日进入末伏 。 一般来说 , 一伏为10天 , “三伏”共30天 , 但在有些年份 , 夏至与立秋之间可能出现5个庚日 , 这时中伏就变成了20天 , 所以有时“三伏”可能会有40天 。
张勃告诉采访人员 , 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 “伏”是伏藏之意 , 《汉书·郊祀志》中有注云:“伏者 , 谓阴气将起 , 迫于残阳而未得升 。 故为藏伏 , 因名伏日 。 ”意思是 , “伏”意味着炽热中暗暗隐藏了阴气 , 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气候 。 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 数伏的习俗对于人们而言是顺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重要提示 。
张勃说 , 古人十分重视伏日 ,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伏日吃肉的习俗 。 汉魏时期 , 伏日有酒食之会 ,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汉武帝伏日赐肉的故事 。 如今在江苏徐州一带还有吃“伏羊”的习俗 , 当地有“彭城伏羊一碗汤 , 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
古人还有在三伏日洗象的习俗 。 明人刘侗、于奕正编撰的《帝京景物略》记载:“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 , 浴响闸 。 象次第入于河也 , 则苍山之颓也 , 额耳昂回……矫矫有蛟龙之势 。 象奴挽索据脊 , 时时出没其髻 。 观者两岸各万众 , 面首如鳞次贝编焉 。 然浴之不能须臾 , 象奴辄调御令起 , 云浴久则相雌雄 , 相雌雄则狂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公园|浙江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露营记:和古人一起看星星
- 西藏|古人的旅游,大唐旅行攻略
- 梯田|湖南的这个村子很美,是有名的云上梯田,也是古人创造的奇迹
- 试卷|探访中国科举博物馆 原来古人这样考试阅卷
- 跟着古人游海南:赵汝适与黎母山
- 广州|?带着诗意来登塔!广州塔开启“图配诗”征集活动
- 安徽|惊叹!古人在悬崖上修建了这些建筑,如今被誉为世上最险峻的道观
- 房车|躲过了蒙古人的铁蹄,这个村落远离主流社会,成了山中“孤岛”
- 吕田|探秘广州郊外山丘神秘石洞,发现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是啥样?
- 扇子|在古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古人是怎样度过那漫长的夏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