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年四季中的夏季,那就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欢喜的是在这个季节可以穿短袖,女生可以穿短裙,还可以下河玩水,游泳等等;愁的自然是天气,因为夏天的太阳实在是太过炎热了,对于这一点,南方的朋友更能感同身受,热得几乎每天都是汗流浃背的 。
文章图片
所幸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家庭都有空调,基本上都能舒服的度过这漫长炎热的夏日 。但是,在古代可没有这种条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也没有冰箱,那咱们的老祖宗是怎么熬过漫漫长夏的?古人也很聪明,他们也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创造抵抗夏日高温的环境和工具 。
文章图片
为了适应炎热,古代先民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纳凉”,也就我们所说的乘凉 。那么在古代是怎么纳凉的呢?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选择了,但蔽日遮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降低体表温度,这是纳凉最普遍的方法和原则 。
在唐代,“避暑凉棚”说的就是当时京城人纳凉的现象,人们喜欢通过搭建凉棚,制造一片阴影,用于避暑 。
文章图片
明代高濂的《四时幽赏录》记载了很多古人夏日趣事,其中就有“避暑凉棚”的记载:“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 。”古代这样的“避暑会”,从唐代到宋代一直都是很流行的,这种“避暑会”有点像咱们现在户外的消夏纳凉晚会 。
但是以上描述的“避暑会”,都是古代有钱人的纳凉方式,因为那规模确实是有点大,一般的平民百姓可没有那个能力 。民间的纳凉方式,大多是在树底下搭个简单的凉棚,草席子什么的,或者直接到洞穴等阴凉低温的地方去避暑 。
文章图片
还有一种纳凉方式叫“亲水” 。亲水也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方式之一 。我们都知道夏天的海边,那是人山人海,就跟下饺子似的 。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因为南方水多嘛,比如说明清时的苏州人就喜欢水上纳凉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描述的就是临安人(如今的杭州人)六月初六到西湖边集体纳凉的风俗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小木屋|为拍电影而搭建的童话王国,温馨的小木屋让人喜欢,就在新西兰
- 洛阳桥|中国古代最神奇的桥梁:用一种动物来加固桥梁,历经一千多年不倒
- 老城区|苏州,藏在老城区的高颜值菜市场,融合了许多当地的美食
- 爱好|动物吃“元宵” 欢乐过佳节
- 温泉|穷游女透露:要想在川藏线搭车成功,必须满足司机3个“条件”!
- 人工城|阿塞拜疆正在建造一座人工城,耗资达千亿美元,规模不输迪拜
- 风情|一个美丽如画的桃花秘境:林芝风情摄影展在广州举办
- 传统|中国年·在忻州 | 万人同聚忻州古城,元宵共团圆!
- 洱海|藏在大理古城苍山脚下老宅小院民宿,静坐小院远望洱海丨空气花园
- 廊房头条胡同|中轴线旁的年画走廊 浓缩着历史、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