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河豚:美味又危险的春日珍馐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春日里 , 美味又危险的河豚 , 有人对它心心念念 , 有人对它望而生畏 , 甚至自古就流传着“拼死吃河豚”一说 。
美食诗人苏轼的一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年年岁岁被后人吟唱 , 沉浸旖旎春光的同时 , 也引发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江南风物——河豚的无限遐想 。
虽然被称为“河豚” , 与“江豚”“海豚”看起来似乎只有产地的不同 , 但其实河豚完全不属于“豚”类家族 。 后两者为小型或中型齿鲸 , 说白了是属于鲸类的水生哺乳动物 , 而河豚其实是鳟形目鳟科鱼类的一种 , 真正的学名叫“河鲀” 。 古人早已发现河豚的名不对号 , 南宋文人程大昌在《演繁露》卷三就说:“正今人名为河豚者也 , 然则豚当为鲀 。 ”
体粗短或呈长椭圆形、头及吻宽钝 , 是鳟科鱼共同的外形特征 。 此外 , 鳟科鱼的气囊发达 , 遇到危险时能快速吸入空气 , 迅速鼓起腹部来达到威慑对手或让天敌难以吞下的效果 。 河豚也有此绝活 , 鱼肚气鼓鼓地浮在水面 , 外皮的软刺也随之竖起 , 自古又有“气包鱼”“吹肚鱼”“嗔鱼”的别名 。

河豚当为河鳟 , 然而俗称一旦广为流传 , 就难以改变 , 更何况一个“豚”字还有另外两层含义 。 一是说河豚浑圆的身形神似小猪;二是指河豚肉质鲜嫩丰满 , 拥有远超鱼肉的口感 , 更有夸张的说法是“一朝食得河豚肉 , 终生不念天下鱼 。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中就曾赞美说:“春洲生荻芽 , 春岸飞扬花 。 河豚当是时 , 贵不数鱼虾 。 ”
河豚属于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 , 在我国有四十多种 , 每逢冬末春初时 , 从入海口回溯江河 , 形成渔汛 。 古人对此已有观察记录 。 如《清稗类钞·饮食类》里的:“河豚 , 江、淮、河、海均有之 。 ”《辍耕录》卷九里有:“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 。 ”苏轼的那句“正是河豚欲上时” , 描绘的就是河豚鱼涌江而上的季节特征 。 珠江、渤海水域以及长江流域是我国河豚鱼洄游区 , 其中长江是河豚洄游量最大的一条水域 。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九记载尤为详尽:“此鱼至春则溯江而上 , 苏、常、江阴居江下流 , 故春初已盛出;真(今仪征)、润(今镇江)则在二月 。 若金陵(今南京)上下 , 则在二三月之交 。 池阳(今安徽贵地)以上 , 暮春始有之 。 ”清朝人甘熙《白下琐言》卷二说“河豚鱼 , 扬、镇二郡大行 , 金陵间有之” , 意思便是从入海口洄游而来的河豚鱼 , 到达扬州、镇江江域数量集中 , 之后分群上溯 , 越往上的江域 , 鱼群越不如下游水域的密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