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历史文化散文:《卦之思》

文/姜天剑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三阳川的西北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山 , 叫卦台山 。 山的相对高差不过两百米 , 山形如倒扣着的一个钵子 , 与旁边光秃秃的山不同的是沿着南向山坡种满了松柏 。 山脚下的渭河在三阳川走了个巨大的S弯 , 把近似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分成了两半 , 有如一个天然的太极图 。 卦台山就在这天然太极图鱼眼那个位置 。 传说 , 这里是伏羲作八卦的地方 。
2019年秋天 , 我有幸陪同当代著名的易学家、数学教育家欧阳维诚先生拜谒了卦台山 。 从半山腰停车场往山上走有陡峭的两三百级台阶 , 先生85岁高龄 , 身形如虎 , 振衣直上 , 未作片刻停留 , 气定神闲 , 一派轻松 。 山顶有一块不太大的平地 , 其上有观 , 正殿里供奉着华夏人文初祖 , 名曰伏羲庙 。 此庙始建于明 , 被毁后又重建;庭中植有古柏若干 , 荫下有乡贤霍松林先生所撰的《卦台山伏羲庙记》的碑刻 。 观内有道士值守 , 香稀火冷、游人寥寥 。
文明史|历史文化散文:《卦之思》
文章图片

站在卦台山顶 , 我们极目远望 , 荒芜的山峦四周环绕 , 山下则田畴交错 , 房舍俨然;山的东面是天巉公路 , 西面是陇海铁路 , 渭河向着东南蜿蜒消失在云蒸霞蔚的天尽头 。 四下的风物都浸在土黄色的调子里 , 静穆厚重 , 兼有一种莫名的苍凉 , 与江南的那种灵秀秾丽有着天壤之别 。 但这并不怎么起眼的土地 , 正是产生八卦及《易经》的所在 , 后者如此深刻地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 正如《吠陀》之于印度 , 德尔斐神庙之于西欧 。 “见所不见 , 是为真见” 。 山川形胜之美是每个淹留于感性、稍有审美能力的人都能够领略的;而关于内在的文化精神却需要一定的历史的积淀 , 经过游者细致的反刍 , 才能够体会洞察的 。 卦台山即属于后者 。
八卦是与我们民族文明史一样久远的孑遗 , 是上古先民留给后世的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背影 。 上古的神话传说中 , 伏羲和女娲一起孕育了华夏先民 , 他们人首蛇身、智慧机敏 , 和埃及的斯芬克斯相类 。 是否实有其人 , 其实倒不是问题的关键 , 因为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有类似亦真亦幻的起源传说 。 但是离卦台山二十多公里、持续存在了四千年时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却可以证明 , 这里确实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文明的发祥地 。
欧阳老师告诉我 , 八卦又叫八经卦 , 邵雍把其称为先天八卦 , 是《易经》的基础 。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 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于是始作八卦 , 以通神明之德 , 以类万物之情 。 ”商周之际周文王又将八卦推演扩充成了六十四卦;周王朝建立后 , 宫庭设立了专门的占卜官 , 陆续将一些经典占卜卜辞记录在各个卦象之后 , 也就成了卦爻辞 , 这便是《易经》的主体内容 。 后来包括孔子在内的多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学者为《易经》作了多种注释和评论 , 是为《易传》;《易经》和《易传 》合起来就是《周易》 。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来看 , 至迟到西汉初年《周易》已经成型 , 主体内容与今天我们读到的《周易》无异 。 据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观点 , 在《周易》之前 , 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 但是已经佚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