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八卦到《周易》最后成书 , 估计至少经历了上千年时间;但鉴于八卦与《易经》已经结合得如此紧密 , 我们不得不将其视为一体:卦不离《易》 , 《易》不离卦 。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 , 两千多年以来 , 注释的著作汗牛充栋 , 不胜枚举 。 但关于《周易》一书的性质 , 却仍然是云山雾罩 , 扑朔迷离 。
干燥的风 , 挟着丝丝泥土的味道 , 摇动着山腰低矮的松柏 。 温暖的阳光 , 穿过历史的烟尘 , 晒在这略显贫瘠的土塬上 , 留下了斑驳的影子 。 除了山下偶尔驶过的汽车 , 这土地一如数千年前沉默安详、质朴木讷 。 我暗自思忖 , 当年先民们在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生存状态下 , 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受到怎样的启示 , 才创造了一个如此玄奥、高妙的体系呢?
真正的自由是对必然的把握 。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 , 在通向自由的道路上 , 首先必须把握对象 , 同时更需要把握自身 。 几乎所有的民族在文明肇始的时期 , 无一不会创造出或此或彼的“神”来 , 希翼着通过对神的崇拜、祭祀、对话来达成目的 , 影响世界 。 当然这个神也分为两种 , 一种是意志之神 , 也就是将“神”设想为一种能够掌控自然却又与人类自身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存在者 , 这一般会导向迷信 , 会致使人们在追求利益与自由的道路上最终沦为“神”的差役或奴仆 , 印度的婆罗门教即是如此;而另一种则将“神”设想为一种冷峻无情的普遍必然性 , 这就会导致自然神论 , 间接唤醒人类的理性本能 。 伏羲、周文王创立发展的易卦则属于后者 。 《易经》洋溢着的理性精神 , 经过老子与孔子的中介后 , 形成了中华文化重历史、重现世、重实践的基本品格 。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周易》被认为是卜筮之书 , 易卦最初确实是用来进行占卜的 。 但是为什么《周易》能够用于占卜呢?《系辞·上传》中有个笼统的回答:“《易》与天地准 ,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 仰以观于天文 , 俯以察于地理 , 是故知幽明之故 。 原始反终 , 故知死生之说 。 ”至于为什么《易》能够“与天地准” , 此处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 本质而言 , 占卜也是一种判断决疑的方式 , 在人类的科学知识储备极为匮乏的情况下 , 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 而凡是判断 , 不论正确与否 , 必定牵涉到“是”或者“不是” 。 八卦中阳爻与阴爻的作用 , 类同于命题判断中的肯定与否定 。 不论是八经卦还是后面发展出来的六十四卦 , 其实都是一种事件因素分析的模型 , 八经卦是三因素分析模型 , 而六十四卦则是六因素分析模型 。 依据占卜的目的 , 每个因素的有利或者不利 , 在模型中就表达为阳爻或阴爻 。 离开主观的心灵 , 天地万物不过是一片混沌 , 正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 。 也就是说 , 对于一个观察者而言 , 可见的感性万象是运用时间与空间的经验直观形式加以裁割之后 , 个别的东西才能清晰地“是”起来 。 《易经》的好奇心没有在个别事物的本质问题上盘桓 , 直接忽略了具体分别 , 而迅速将所有表象都加以高度抽象 , 直接用阴爻与阳爻加以表达 。 这与西方主客分立的概念思维用量、质对存在加以界定表述大为不同 , 《易经》中爻的判断者是“在场者”而非“观察者” , 是以一种天人同构的形象思维的方式着眼于事物的关系(阴阳两爻并不是概念而是形象) 。 正是从这种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出发 , 才可能实现“《易》与天地准” 。 这种类比性的象思维 , 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基本思维特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世界上两个豪华的宫殿,豪华程度让你惊叹,尤其是历史文化
- 街区|福州羊蹄甲盛开 历史文化街区成“花街”
- 文化|木香“花瀑”扮靓南京历史文化街巷
- |广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GDP仅次于南宁,被称为广西第二城
- 江苏省|江苏一定要去的5A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是休闲疗养的理想地
- 历史|保护利用绿水青山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绍兴越城主打“文化旅游牌”促乡村振兴
- 冬小麦|散文‖这是一个静谧、惬意的山村
- 文明史|天空之眼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图」
- 海口假日海滩、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恢复对外开放
- 历史|巴公房子将成为汉口历史文化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