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历史文化散文:《卦之思》( 三 )


易卦通过阴阳两爻的不同排列组合 , 形成了六十四种事物发展的基本模型 , 并被赋予了种种不同的意义、解释 。 其实如果把六因素模型变为八个因素或九个因素乃至更多 , 也并无不可 。 后世也有易学家们确实也做过这种尝试 。 《易经》作为如此重要的经典 , 两千多年研究注疏的人不计其数 。 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 一类是将《易经》的卦象、爻位、卦变等视为一个类公理系统;力图阐释出其中所包蕴的宇宙万事万物之道 , 发展出了象数之学;第二类将《易经》视为哲学书的义理之学 , 借《易》的微言大义 , 抒发自己心中的精神块垒;第三类则是在近代以来产生的训诂派 , 试图将其只当作重要的古代文献典籍 , 从考古学、文字学的角度进行清理、还原;第四派则是科学派 , 肇始于上世纪40年代 , 主要是将一些重要的现代西方自然科学理论比附于《周易》;认为近现代一些重大的自然科学进展 , 都与《周易》有密切关系 , 如二进位制以及以二进位制为基础的计算机语言 , 生物遗传密码的研究、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 , 等等都受到了《周易》思想的启示”(详见《周易新解》欧阳维诚 ) 。 结合其深厚的数学功底 , 历数十年的潜心研究 , 欧阳维诚老师开创一种新的易学研究流派 , 即思维模式派 。 他认为卦是现代高等代数中布尔向量的原型 , 易卦与六维布尔向量等价 。 “两者不但在结构上同构 , 而且产生的原因相同——用符号表示事物的两种状态 , 使用的功能也相同——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 。 ”卦与布尔向量本质上是二而一的东西 。 欧阳先生认为易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类万物的数学模型 , 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一套用易卦进行数学运算的方法 , 不但能够解决出一般的数学题 , 而且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解出一些难度颇高的奥数竞赛题 。 他在八十岁之前一直是湖南省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代数方面的终审裁判之一 。 他撰写了《周易新解》《易卦——类万物的数学模型》《思维模式视野下的易学》等一系列著作 。 他的研究得到了哲学家张岱年的高度肯定并亲自为《周易新解》作了序 , 在序言中指出欧阳老师的易学研究:“持之有故 , 言之成理 , 确然成一家之言” 。
思想是语言的果实 , 语言是思维的花蕾 。 毋庸讳言的是 , 易卦之中蕴藏的数学思想 , 确实与布尔代数可以等价 , 但是这种数学思想在西方的数学传到中国之前一直没有自觉 。 这种思想由于缺乏基于公理与概念的演绎逻辑体系支撑 , 更受到了“象思维”的钳制 , 没有能够得到定型和发展 , 一直只能处于潜伏的状态 , 无法从个别走向普遍一般 。 正如西周初年的商高早已知道勾三股四弦五 , 却无法将这种经验性的知识升格表达为毕达哥拉斯式的a2+b2=c2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