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题: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新华社采访人员
悠长壮阔的中华文明 , 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信包容的基因 。 我们寻根溯源 , 唤醒共同的记忆与情感;我们触摸未来 , 用文明之钥开启美好生活之门 。
在“活着的古城”触摸历史 , 用科技新突破讲述古老的故事 , 让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 , 以文化之韵赋能青山绿水……人类文明的瑰宝 , 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发展 , 熠熠生辉 。
在“活着的古城”触摸历史
寻迹古城 , 一砖一瓦总关情 。
1月27日上午 ,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平遥古城 , 在这座“活着的古城”中触摸历史、寻访传统 , 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调研中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 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 也属于子孙万代 。 ”
10多年前 , 平遥居民范东山曾经“逃离”古城 。 他家位于西湖景街24号 , 小院里的古建筑一度“破得不能看” 。 2012年 , 平遥县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出台了保护修缮补助办法 , 即财政补助工程费用总额的三分之二 , 产权人承担三分之一 。
2012年这一政策刚公布 , 范东山就报了名 , 成为第一位享受到该政策补贴的居民 。 修缮花了约26万元 , 其中政府补贴17万元 。 2018年 , 这处清代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识牌 。
在平遥古城 , 密密麻麻分布着约3800处传统民居 。 项目实施以来 , 已修缮1000余间民居 , 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 , 900余居民受益 。 2015年 , 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项目奖” 。
红窗、红门、红灯笼 , 修缮后的四合院亮丽喜庆 。 如今 , 55岁的范东山喜欢坐在院里喝茶 , 而他90多岁的老母亲常坐在门口和邻居们聊天晒太阳 。
一座有古意的城市 , 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景致 , 还应有文脉的赓续 。 城市中的文物遗迹 , 是中华文明绵延的见证 , 也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我从哪里来”的珍贵线索 。
同样生活在古城 , 西安市民张培林仍记得40年前西安城墙的样子 , “墙头是杂草 , 墙根堆垃圾 , 墙体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 ”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 然而在上个世纪 , 西安城墙曾经几度面临拆除的危险 。
近年来 , 通过不断修缮和探索“预防性保护”模式 , 西安城墙既保持了完整性 , 又建立起全区域监测体系 。 “我们设置8000多个监测点位 , 能及时发现病害及发展趋势 , 并进行原因和险情评估 , 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 消除或遏制病害的发展 。 ”西安城墙管委会主任杨进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