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2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十 )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7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带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我与地坛》拉开了序幕 。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家破人亡般的悲哀,但却如此震撼我 。或许这个残废一生的人躲在和他一样的孤独的古园是那么偏执又平凡,但细读过文章,才会明白,这是一个已进中年的人对年少时故作悲伤的惭愧,是对这个不幸却也幸运的人生的豁然接纳 。
我感触最深的是“快乐在细微处萌生” 。在狂妄之年忽然残废的作者虽然无力看见波涛汹涌,但处在寂静的地坛,他看见了循者亘古不变的路途到来的太阳,飞的悠然自得昆虫,甚至被太阳照的金灿灿的空气 。这些是多么平常的啊!平常到它们就静静的待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无暇瞧他们一眼它们有多美好 。我们总在抱怨着成绩不够好,零花钱不如别人的多,我们的父母为什么那么古板,生活的节奏怎么那么快,还有,我为什么不快乐 。
合上书,我静静想,有多久没有独自在自然中慢慢走 。还记得上一次是在初二,我放学一个人沿车的线路走回了家,那次,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路边有卖风筝、布鞋的小店,有古色古香的店面,还有一抬头能看见的片片绿荫 。平时我大概不是在车上发呆,就是和同学谈天说地,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车窗外一闪即逝,我从未发觉,也无心去寻找,自然也不会懂得更广的快乐 。
快乐在细微处萌生 。我想这世界上并不乏美好,只是我们那双本会发现美的眼睛闭上了,是太累了或是再也不愿睁开了,那么,沉下心读读石铁生的《我与地坛》吧,他虽然身有残疾,却因此更有暇在细微处体会到自然的乐趣,还有深沉的母爱,最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读后在感动的同时也去郊外走走吧,沐浴在干净的阳光里,好好地微笑吧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我与地坛》读后感1
中考后的暑假,时间仿佛一下子就闲置了下来 。独自一人在家的那些夜晚,寂静的仿佛令人心神不宁的时刻,习惯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读《我与地坛》,不知疲倦 。那样的感觉仿佛是在看海 。回首那些悠闲的平静遥远的岁月,在霓虹映照的点点星光下,在夏蝉耀武扬威的鼓噪声里,在台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我总是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记下那些足以感动我的话 。
在那些浑浊的白天后的黑夜,和那些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我将史铁生文字中的妙笔警句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守望那段看海般的阒静的青春彻底流失 。
彼时我开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地坛 。
《我与地坛》读后感2
原来世界仍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现实,只能改变现在的自己 。想来每一个春夏秋冬都是截然不同的.,都会散发出浓郁的人生况味,缅怀那段艰苦岁月 。生命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 。在思考之中,逐渐成熟,更清晰地认识世界,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
借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
《我与地坛》读后感3
书籍《我与地坛》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 。它在无形之中,浓缩了人世种种无常,有一种宿命的味道 。史铁生身处荒芜的古园,即地坛 。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 。然而,有许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 。
《我与地坛》读后感4
在这个学期,我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后,我才了解了著名的残疾作家——史铁生,虽然他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他最终战胜自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是那么坚强,在他的笔下我没有感到丝毫的悲伤与忧愁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他的坚强来源于何处,抑或是自己,可能是朋友,还可能是其他亲人 。读了这篇《我与地坛》的文章,我才有了答案 。
《我与地坛》读后感5
暑假里,读大学的表哥借给我一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了感动的暑假 。
史铁生是一位坚强的残疾作家,然而在他背后有位更伟大的母亲却很少有人知道 。不经意间,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史铁生狠命地捶打自己两条失去知觉的腿,对他的母亲吼:“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去抓住史的手,忍住哭声说:“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做母亲的对儿子多少深情,哭出了多少对生命的无奈,又说出了多少母亲的坚强!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