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白茶 它山堰

它山堰为什么读tuo它山堰的发音的确为tuō,是沿用古音而来 。
它山堰(Tuōshān Yàn),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它山 [9],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 。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 。
它山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 。其砌筑所用石块是长2至3米、宽0.5米至1.4米、厚0.2米至0.35米的条石,堰顶可以溢流 。
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具有阻咸、灌溉、泄洪等功能 。洪涝灾害时70%水量流入鄞江,30%水量流入樟溪;发生干旱灾害时,70%水量流入樟溪,30%水量流入鄞江 。
1988年1月13日,它山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0月14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
它山堰是王元玮造的还是谁造的?它山堰,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
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它山堰

它山堰白茶 它山堰

文章插图
它山堰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而修建的水利工程?在它山堰未建以前,鄞江上游诸溪来水尽入甬江之中,民不得用,而海潮又通过甬江上溯,又使民不堪饮,禾不堪灌,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山堰工程应用了都江堰的施工经验 。在河上作堤,把上游的来水分别纳入大溪和鄞江中,平时七分入大溪,三分入鄞江,涝时七分入鄞江,三分入大溪 。大溪的水,引入宁波,蓄潴在日、月两湖之中,一面供居民饮用,一面又可修渠灌溉附近七乡农田 。为了保持水库和渠道有一定的水量,又在大溪上修了三座堨(节制闸),以调节水量,这样涝时可将多余的水排入甬江 。旱时可利用潮汐的顶托,纳淡水入湖,这样不但发挥了灌溉作用,同时又防止了海潮袭击和咸水内侵,解决了城市的用水问题 。这是唐代的水利建设中,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
宁波一座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齐名,你们知道是哪里吗?说起都江堰,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使用 。如今的都江堰发展成了我国知名的5A景区,游客众多 。在浙江的宁波也有一座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与都江堰齐名,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它就是它山堰,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谈一谈 。
它山堰位于宁波鄞州区的鄞江镇,与四川的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这个水利工程始建于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于那时候经常有海水倒灌侵蚀土地,所以当时的鄮县县令王元暐主持建造了这个水利工程 。它山堰全长134.4米,横跨两山之间,以条石建筑而成,有效的阻止了海水倒灌,并起到了蓄淡引泄的功能 。
自古鄞江镇就有着“四明首镇”这一美誉,而这座镇的起源就是它山堰 。由于这里依山傍水,所以风光自然是非常不错的 。在它山堰附近还分布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宅和古桥,尤其是它山堰旁的那座它山遗德庙,为纪念修它山堰的功臣而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
它山堰的名气虽然不如都江堰,但在宁波它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奇怪的是身边的朋友总是把它的名字念错,读成它(TA)山堰 。它山堰的正确读法其实是它(TUO第一声)山堰,这应该跟宁波的方言有关系,就比如宁波的“隘”字用作地名是读“GA”的,笔者刚来宁波的时候就差点闹笑话,这也是方言的可爱之处 。
2015年,这座古代水利工程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2017年的时候央视的《探索发现》对这个水利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可见这个古代遗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笔者前段时间去了它山堰,这附近被打造得非常漂亮 。作为一处免费景点,它山堰的游客似乎不多,但是笔者觉得这里还是非常值得来的,毕竟是一处世界遗产 。那么,您觉得它山堰风景如何?您有读错过它的名字吗?
宁波这个小镇藏着一个“世界遗产”,建于1000年前,知道的人不多说到都江堰,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那是我国至今留存的年代最早的水利工程,直到现在这个水利工程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在笔者所在的宁波也有一座 历史 悠久的水利工程,那就是与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它山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