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九 )


今年 , 全国重要的演艺机构负责人都来到了大凉山戏剧节 , 包括中戏、上戏等在内的艺术教育机构也都在凉山设立了教育基地 , 国际戏剧导演奖等颁奖活动也都落地在这里 。 在刘康看来 , 因为戏剧节这个平台 , 凉山可以集聚到更多人 , 包括全国最顶尖的创作人才 , 演艺资源和教育资源 , 未来可以产生更多属于凉山自己的文艺作品、产品和商品 。
很多年前 , 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来到凉山做公益 , 他看到的是群山、贫穷、疾病和困苦 。 而多年后 , 他再一次来到这里 , 看得到的是湛蓝的邛海、温暖的阳光 , 完善的剧场和硬件设施 , 还有各民族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成就 。 这也促使他最后成为了大凉山戏剧节的第一发起人 。 在他看来 , 戏剧节能在西昌发生成长 , 绝非偶然 , 传统文化为大凉山戏剧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文章图片

濮存昕和戏剧志愿者
濮存昕今年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参与了戏剧节的戏剧教育项目 , 并筹划明年把更多小剧场项目带到这里孵化 。 “我们要在这里为当地孵化戏剧 , 并能长期演出 。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互动 。 要让大凉山西昌成为根据地 , 更好地带动本地文化发展 。 不能像迁徙的鸟一样 , 落了地又走了 。 ”
濮存昕说 , 举办戏剧节的初心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到大凉山、关注大凉山 , 并让大凉山这边的文化生长和发展更现代化 , 更具备发展空间 。
大凉山戏剧节的另一位发起人、编剧李亭从小长在凉山 , 她的父亲就曾经是凉山老一代的文化工作者 , 凉山话剧团和歌舞团的很多老艺术家都是她的师长 。 这些年 , 她作为编剧参与了凉山第一部民族歌剧《彝红》和其后《听见索玛》的创作 , 也是凉山第一部国际合作音乐剧《当爱》的中方艺术总监 。 在她看来 , 大凉山有自己的文艺精神 , 是不可复制的 。
“戏剧能够把人们的生活、认知、审美 , 包括启发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 让凉山知道外面的世界 , 也让外面的世界知道凉山 ,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举办到今天 , 这个目的我们可以说是达到了 。 ”
在吉狄马加看来 , 凉山文化悠久 ,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 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 。 戏剧节反映了一种开放 , 一种文化自信 。“有一种高品质的国际文化的交流在这里生根 , 对改变人们对观念、提升这里对世界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了解 , 提供了一个很直接的窗口 。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文章图片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