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云间漫谈】松江记忆深处是江南( 二 )


再看松江划归上海,续谱江南新章。民国元年(1912)撤销松江府,1914年华亭县改称松江县。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隶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2年改隶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3月江苏省松江专区撤销,松江县划归苏州专区,同年11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松江等7县由苏州和南通专区划归上海市。上述可见,从知华亭为乡邑名算起,距今已有1803年;从华亭置县起算,距今历时1271年,而松江区的前身松江县,划归上海市管辖仅为其中的后64年。所以,风起海上,潮涌浦江,当下情深似海的松江,回首前世今生,一方水土,得益于江南文化长期浸润,江南情怀,一往情深。

松江地处苏州与杭州之间,山水之歌唱苏杭,同脉同源忆江南。明代施绍莘《西佘山居记》:“吾松水肤而山骨,而林木修美,更为之衣裳毛羽焉。盖分秀于天目得其骨,借润于震泽(太湖)得其肤。”追寻松江山水脉动,同样有三个看点令人过目难忘。
一是松江区境内西北部有十几座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小山丘,谓之九峰十二山,其中以小昆山、横云山、机山、天马山、辰山、佘山、薛山、厍公山、凤凰山等九峰最为著名,峰峰皆有十景,古以“九峰特著”而载誉史册。史载松郡九峰,乃浙江天目山余脉。天目山名,画龙点睛;龙脉相传,便有了“龙驹”天马山,“凤雏”凤凰山,祈祥华亭,佑护云间。明正德《松江府志》载:“府境诸山皆自杭天目而来,累累然隐起平畴间。”崇祯《松江府志》云:“东海龙脉遇海而止,元气蟠升,发为柔中之刚。”九峰婉娈,诗情灵动,画意柔曼,曾是当地和寓居墨客浓缩“山丘江南”、图画江南山水的模特。元代黄公望在横云山上筑“黄公庐”,图画与《富春山居图》同为代表作的《九峰雪霁图》;明代董其昌诗叹:“九朵芙蓉堕淼茫”,感作《九峰招隐图》;还有凌岩、钱惟善、吴梅村等都曾写过《九峰》组诗。“积玉昆冈绝代无,读书台上赋吴都”,不仅是深刻在小昆山上的二陆文化印记,而且是江东陆氏家族由尚武转向崇文的一个江南文化标识。在小昆山上观赏“雨歇九峰争献翠,风回三泖远呈澜”,别有一番江南意境。
二是松江名源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水名吴淞江,其次是由水名而来的地方名称松江府、松江县、松江区。长期生活在上海屋檐下,有时反而淡忘了江南。饮水思源,太湖是江南的母亲湖,吴淞江是孕育上海的母亲河。吴淞江最早的源头,出自江苏吴江县城以南的太湖口,中以北新泾为界,下游流入上海市区俗称苏州河。唐末以前,本地水系自太湖分流,《禹贡》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吴淞江即为三江之一。明代“黄浦夺淞”,吴淞江遂成黄浦支流。流水如歌的吴淞江,诉说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女儿”长大了又成为上海母亲河的故事。故事里的吴淞江在上海留下了水名苏州河,还有地名松江,为水土交融的“水乡江南”,增添了生生不息的历史回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