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李斌的“新世界”( 五 )


“今明(2021年和2022年)两年会是蔚来承上启下的(时间段)” , 李斌总结说 。 过去一年 , 蔚来的员工已经从7000多增长到16000 。 与“大蔚来”概念匹配 , 从研发到运营 , 蔚来的战线越来越长 , 李斌肩负着越来越多人的悲喜 。 与两年前相比 , 他似乎更没有了“撑不下去”的资格 。
四年见分晓?
在蔚来内部 , 2021年被定为拐点 。 而在外界眼中 , 接下来的4年 , 蔚来将面临与此前7年不同角度的 , 但同样充满未知的路程 。 而李斌将特斯拉变成了坐标 。
“从销量的角度来讲 , 我们差不多落后特斯拉4年左右 , 相当于特斯拉在2017年model3交付之前的一个水平 。 ”一个不“在乎”短期销量涨跌的CEO , 从销量角度定位企业的状态 , 很容易品出很多潜台词 。
四年前也即2017年 , 特斯拉卖了10万台车 , 亏了22亿美元 , 当年的收入突破百亿 , 达到117.5亿美元 。 从销量和营收上来说 , 蔚来确实和2017年的特斯拉很相似 。
更相似的是 , 特斯拉在2017年下线了Model 3 , 2018年进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 , 开启了爆发式的增长 。 日前 , 特斯拉公布了其2021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约87.4%至93.6万辆 。 虽然没有公布中国市场的具体销量 , 但2021年1-11月 , 中国市场销量占特斯拉总销量的47% 。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演 , 对于同样即将走向国际市场的蔚来而言 , 他的目标显然是四年后仍变成的现在的特斯拉 。
“特斯拉把效率导向做得很极致了 , 我们怎么样去把智能化的程度做到 , 同时去做一个效率导向的车 , 简单来讲 , 就是能便宜一些的 。 ”遵从效率导向做到高性价比 , 是李斌设置的规模化冲刺之路 。 这一点 , 从ET5不断被问到新车为何没用激光雷达 , 以及摄像头像素为何“降”至300万就可以看出 。
相比之下 , 蔚来在产品开发上可能正沿此道行进 , 但在经营上 , 显然远非效率导向 。 至今 , 围绕着“用户满意”展开的、不计成本的“结果导向性”思路仍充满争议 。
从2021年因为芯片和工厂升级而造成热销季停产、减产来看 , 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 , 如何让发展节奏和效率保持不脱节 , 将是李斌作为管理者始终需要提升的能力 。
在规模达成之前 , 更多“费成本”的、超出预期的挑战还将是李斌的工作日常:供应链安全性、产能突破、欧美市场门槛、覆盖全球的换电站建设、庞大蔚来社区的维护 , 以及作为最瞩目的新造车品牌 , 所要面对的各种已潜伏在路上的“灰犀牛”事件 。
面向未来 , 李斌还要对两个数字负责:第一 , 现有车型的软硬件持续维护“要到2038年”;第二 , 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15.66万辆 , 用户规模较去年翻了一番不止 。 用户基盘的扩大带来的是服务触点的增多 , 李斌坦言这已经成为一个挑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