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12)


2018年8月29日,大清河盐场东湖宾馆。
热腾腾的杂鱼炖豆腐端上桌。
海滨的杂鱼不用说,自然是来自大海的馈赠。而细嫩洁白、口感爽滑的豆腐,正在酒精小火的煽动下,每一小块都发出轻微的咕嘟声。
普通人大概很难想到,豆腐这种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材,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盐化工”产品之一,同样与大海密切相关。
老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卤水中的氯化镁,是人类利用海水苦卤煎制盐的副产品,也是豆腐制作中最早使用的凝固剂。
据《长芦大清河盐场志》记载,早在明朝,长芦盐区以苦卤为原料生产的卤块(氯化镁)就是贡品,其主要用途正是做豆腐。到了清代,这里的卤块和芒硝生产已经初具规模。
盐,被称为“化工之母”。
这里说的盐,指的是原盐,也就是俗称的粗盐。我们日常食用的盐,只是原盐被加工成精制盐,更多的原盐,通过化工等方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常见物,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盐化工。
1926年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生产卤块、硫化碱、曹达(无水硝)的化工厂。
《河北省志·盐业志》记载,1958年,河北盐区的盐化工开始创建,但大多土法生产,产量不高。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骅盐场溴素厂、大清河盐场化工厂相继建立并投产。1990年,河北拥有3个盐化工企业,开始形成“盐化并举”的局面,盐化产品已经
拥有钾、溴、镁、硝四个系列的18个品种。
2018年8月30日,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
每一位进入厂区的人都要佩戴红色的安全帽,并事先接受细致的安全措施讲解——这很重要,因为这里的主要产品之一溴素比较危险。
溴素在地球上的储量分布,99%储存在海水中。这也是目前人类提取溴唯一的来源。我国十余家溴素生产厂,几乎都布局在沿海。目前,全国年产约2万吨左右的溴素,七分之一出自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9日,石家庄。
市民贾蓓正在布置婚房。
很难想象,这个房间里的很多物件儿,都和盐化工生产的溴有关:高楼外墙的阻燃泡沫、房内电视机壳、插线板……甚至正在驱赶蚊子的蚊香里,都有溴元素的身影。
而溴的提取,也改变了制盐的步骤。
过去,海水被直接引入制卤池,通过风吹日晒达到结晶成盐的目的。而现代盐化工企业则要先把海水引入他们的作业区,让海水“吐”出溴等人类所需化学品之后,再送回制盐区,实现了对海水的最大利用。
2018年9月1日,唐山乐亭海岸。
海水在大清河盐场的制卤池,浓度被提高到6-7波美度后,顺着40千米长的输卤渠到达输卤库,从这进入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