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智慧的白洋淀人种稻栽苇、植莲养鱼,创造出多样实用的百工技艺。( 二 )


两大洪积扇,奠定了古白洋淀地貌的主要特征——低洼。
漫长岁月里,这片洼地或汇水成淀,或干涸成陆,随气候和雨量增减,几度消长。
1986年,吴忱曾有机会深入白洋淀湖盆。
时值白洋淀干淀,吴忱和他的同事们对淀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钻孔勘探。
“我们在淀区打了10个孔,花了半年多时间分析岩石样本和沉积物特征,才进一步厘清了古白洋淀的成因和演变。”吴忱说。
科考归来,吴忱手绘了多幅古地图,再现一万多年来古白洋淀的演变历程。
吴忱调出存在电脑里的《早全新世(距今11000年—7500年)兴起的白洋淀》地图,指点着虚线填充的阴影区域:“这一时期,在北京洪积扇南部和石家庄洪积扇东部,分别发育出大兴冲积扇和藁城冲积扇,使得两者之间的低洼地带面积逐渐缩小。”
这时的古白洋淀,分布着许多彼此孤立、具有游移性的大小洼淀,但还不能等同于现在的白洋淀,只能算古白洋淀的原始形态之一。
往事越千年。
鼠标一点,地图切换到《中全新世(距今7500年—3000年)极度扩张的白洋淀》——距今约5500年前后,古白洋淀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其范围达到历史最大。
“当时,由于渤海海浸,北起永清-霸县-雄县-容城,西至保定-清苑-望都-定县,南至安国-博野-肃宁-河间,遍布大小不一的湖泊、沼泽。”吴忱说。
昔日河北平原的河流,大多属古黄河水系。黄河水滔滔下泻,渤海潮浩浩上涌,两相激荡,古白洋淀水势连绵,浩瀚恣肆,一度湖海难分。
湖海分离的转折,发生在中全新世后期到晚全新世早期(距今4000年—2500年,也就是商周时期),古白洋淀由极度扩张走向收缩、解体。
推动这一转折的,是自然气候和水文环境的变化。
晚全新世气候向温凉、干燥发展。海水东退,雨量减少,古白洋淀变浅、收缩,陆地增多,河流河道发育。
这时,在白洋淀湖盆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两条大河,登场了。
吴忱将地图切换到《晚全新世解体收缩的白洋淀》,他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指向位于白洋淀南、北的两条河——滹沱河、永定河。
“当时,滹沱河和永定河夹带的泥沙在太行山东簏沉降,形成巨大冲积扇。滹沱河藁城冲积扇自南向北发育,永定河固安冲积扇自北向南发育,二者与太行山西部山前冲积扇一起,三面合围,形成一片开口向东北的、簸箕形的浅平洼地。”吴忱说。
今天白洋淀的地势,就直接承自这片浅平洼地。此后大小淀泊能够在白洋淀发育,也是它奠定的自然地理基础。
古白洋淀走向收缩、解体的趋势,在这片浅平洼地上继续着。
公元前602年,黄河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改道,又加剧了这一趋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