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围住真山当假山”:隐于福州城中的“三山”福地( 三 )


文章图片

闽山(作者自摄)
从南后街的南口进入三坊七巷历史街区 , 从一处罩上玻璃的“泔液境”旧庙门旁转进 , 不远处有石栏环绕清水一泓 , 上筑石桥 , 桥畔一座数米高的黑色巨岩自池中兀起 , 上书“闽山”篆书大字 。 沿池畔步行数武 , 折上石阶 , 岩顶另有“光禄吟台”篆书大字 , 还有一些历代题咏分布岩侧 。
这巨岩虽占地不盈数丈 , 但仿佛有名山的磅礴大气 。 福建沿海山岭以花岗岩为主 , 若上无覆土 , 则呈石峰兀立之态 , 岩色苍然 , 十分古拙 。 乌山、于山、鼓山上的诸岩都是如此 。 但此地妙则妙在 , 并非处于山林丘壑之中 , 而是厕身于闾巷之内 。 如果说 , 福州的“三山现”堪称典型的城市山林 , 那么这里就是独特的“街区山林”“人居山林” , 是移天缩地的更高一重境界 , 出自天然而非人工穿凿堆垒而成 。
天然的山体大隐于市 , 是造化之功还是人能胜天呢?
这处胜观 , 便是上文所说的闽山 , 一称玉尺山 , 又名光禄吟台 。 在不同的版本中它被认为是“藏”或“看不见” , 其实以其山骨卓然之态 , 更应该是“藏” 。
闽江|洞天寻隐·闽山纪丨“围住真山当假山”:隐于福州城中的“三山”福地
文章图片

从郭柏苍堆的土山上俯瞰闽山上的光禄吟台题刻(作者自摄)
古人认为它是乌山的余脉 。 乌山在唐天宝八年曾敕名为“闽山” , 到了北宋熙宁年间 , 以光禄卿出为福州郡守的程师孟将乌山更名为“道山” , 于是“闽山”这个名字仅仅归属这不起眼的小山丘 。 北宋初年 , 这里已经和福州城内诸山一样被佛寺所据 , 其名曰“闽山保福寺” , 后更名“法祥院” 。 程师孟醉情山水 , 诸山多有其题刻吟咏 , 闽山保福寺也留下了他的游迹 。 “永日清阴喜独来 , 野僧题石作吟台”[4] , 一次独游时 , 寺僧邀程太守题下“光禄吟台”篆书大字(一说“闽山”也是程师孟手笔 , 但宋代《三山志》无载 , 《榕荫新检》等认为是明嘉靖年间林南山的伪刻) 。
闽山的原始地貌应是巨石耸立的小山丘 , 到了南宋就已经“铲削殆尽 , 所存者 , 巨石岿然”[5] 。 据《三山志》所载 , 法祥院的“产钱”才一贯多 , 可见规模、田产都不大 , 逮至明代 , 就已经废为民居 。 明人将闽山圈入宅中的同时进行了简单的建设 , 不但为“光禄吟台”四字增刻题款 , 还在周边种植花木以增园林之胜 , 此地遂成文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胜地 。 明末陈朝锭咏闽山诗云“花影满庭香气散 , 凉飚吹树月华新”[6] , 陈衎诗云“城市出山骨 , 嵯峨花竹中”[7] , 皆是写照 。
清乾隆年间 , 这里经历了进一步的园林建设 , “毁石伐树 , 亭台其间”[8] , 嘉庆时进士叶敬昌购得此宅 , 祁之釪来游并题诗“宅因易主胜 , 石为傍池幽”[9],此时亭台池俱全 , 俨然一私家园林矣 。 叶敬昌与林则徐交好 。 道光三十年 , 林则徐逝世前曾居福州 , 在闽山侧将畜养多年的四只鹤放生 , 留下“鹤磴”旧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