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远图图像形态 溪山清远图( 三 )


《踏歌图》描述的正是这种人物山水画,在画的最上方,还有宋宁宗赵扩的题诗:“……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这几个人遇到了丰收之年,可能喝了点儿酒,很开心、很high(高兴),就这样在田垄上一路歌唱、一路踏着节拍走,姿态非常可爱 。
道家称山水为“无用师”,表面上没有用处,但其实有大用,它可以教给你安静与平复 。
《庄子·人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人可以藏进安静的山水里,重新找回内心的自由自在 。这种安宁与平淡,也是我一生都追寻的境界 。
中国画的定位是文人雅士鉴赏的,不止当作高雅艺术,希望多普及,更多应用到大众审美中来 。
请帮我选一幅国画陆俨少的《峡江图卷》
陆俨少的山水画,不仅传统笔墨功力深厚,其形式、章法更有独到之处 。尤其是对那巴山蜀水、峡江巫云的奇谲变化,通过他多年来对笔墨技法的探索,终于在表现技法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尤其在他70岁左右创作的山水画中,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上少有的钩云、留白、墨块等画法 。这些新的表现手法,不但是他山水画变法的标志,更是形成他独特风格的重要转折点 。
陆俨少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于云水技法的表现上尤为突出 。他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对照自然界云的形态,参酌古法,自创钩云法,一变大、小钩云之法,打破古代“芝头”之状,用不规则的缭绕屈曲之线条,表现云的阴背面,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纹之线条表现云的阳面,使画面上的云,首尾相属映带而顾盼有致 。他画水的线条作半圆弧形,正反相属,连成一行,行行相并,其中聚散,疏密,变化不一,表现出水势迅猛,喷薄回旋而下的气势;其漩涡用线圈出,波势湍急,转如车轮,飞波四溅,惊湍跳珠,极尽三峡奇险之状,这些技法,既是他溯往追怀的生活感受,更显他的线条神妙豪端、出神入化 。
此幅峡江图中,陆俨少所擅长的云、水,同时在一幅画中出现,更显灵妙 。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势氤氲滃勃,水态屈曲流转 。水流潆洄,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云水相值,即不相混淆,又映带呼应,相映成趣 。这些绝妙的云水创作法形成了画面极富生气地动态之势 。构成了一种特殊审美意义上的动态之美,为当代画家中所少见 。谢稚柳称誉:“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 。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
宋 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 。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 。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 。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
宋 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 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
明 沈周《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 。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 。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台北故宫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