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拯救长沙人的“心理地标”:没有了老店,谁来唤醒集体记忆?

卷首语
老店|拯救长沙人的“心理地标”:没有了老店,谁来唤醒集体记忆?】熟悉的温暖
冬至将至,仍有些树叶驻留落叶树枝头,它们的依依不舍,让街头巷尾有离情别意在流传的长沙,延缓了滑入寒冬的脚步。
长沙的冬天,历来是被人厌恶的。湿、冷,是长沙的冬天与生俱来的二重奏。以至于80多年前,过客林徽因曾抱怨说“屋里人冻成更渺小无能的小动物”。
在天地间,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是渺小的小动物,我们有幸生于天地间,有幸为山川与河流滋养,有幸与草木、星辰为邻,有幸经历美丽的光影,有幸结识一个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渺小”,并有幸为滋养我们、陪伴我们的一切奉献微薄的力量。
为此,我们很多时候虽然渺小,虽然奉献出来的力量微薄得近似于无,但并不是“无能”。
为此,生活在长沙的冬天,哪怕过些时日会像往年那样湿、那样冷,今天的我们也不会有过多、过于认真的抱怨。在长沙与生俱来的二重奏里,一个默契的眼神、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一盏拐角处亮着的灯,都有温暖在传递。这温暖,我们不曾说破,但我们感受得到。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这样默契的温暖。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日新月异,这温暖并没有变淡,更没有消逝--街巷延伸到了陌生的地方,建筑延伸到了陌生的高度,我们熟悉了的人情,我们习惯了的默契,也随着城市触角的延伸而延伸。
蓦然回首,那盏灯还在那里;蓦然回首,那个人也还在那里。
拯救老店,老店:长沙人的心理地标
当我们问到城市地标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虽然高大或奇异的建筑、一年难得爬一两次的山以及可能一生从未亲近过的河流会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但,只要细问下去,只要深入到生活的细节,答案就会发生切换,地标就会微观到街头巷尾的一盏灯、路边公交站或小区的一张长椅、一个粉店或者小卖铺,等等。原先可能从未仔细打量过的它们竟然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甚至必须的一个元素。
老店|拯救长沙人的“心理地标”:没有了老店,谁来唤醒集体记忆?
文章插图
12月16日,长沙袁家岭新华书店二楼,一位市民在抄摘象棋书籍上的技法,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晰地看到五一路上仿苏式的建筑。袁家岭新华书店在年底时宣布将升级重建。 图/朱辉峰
老店|拯救长沙人的“心理地标”:没有了老店,谁来唤醒集体记忆?
文章插图
湘春巷34号吧赫西点,老板德国人吴正荣在售卖西点。吧赫西点在湘春路开店十年,吴正荣夫妇将在明年回国。 图/采访人员金林
老店|拯救长沙人的“心理地标”:没有了老店,谁来唤醒集体记忆?
文章插图
12月5日,长沙德雅路,近40年的玉林粉店在原址最后一天营业,店员在门口自拍留念。 图/采访人员谢长贵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