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苦熬三年后旅游业真的熬出头了吗?( 二 )


导游是人员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群体 , 也是疫情期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一环 。 公司80后、85后员工占到40%多 , 他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 很多是新上海人 , 从外地来到一线城市讨生活 , 没多少积蓄 , 还背负着房贷、车贷等等压力 , 很多人不得不兼职外卖、快递 , 甚至转行 , 都是无可奈何的自救方式 。
当时 , 公司从战略角度考虑 , 维持IT部门人员正常收入 , 这六七十人并未因疫情耽误正常工作 , 相反 , 帮助公司加快迭代信息化产品 。我们认为跟团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定制化旅行 , 疫情期间上线了质检合规系统 , 为以后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 。
想尽办法让年轻人有活干 , 有收入
我们只能拼命抓住每一个“窗口期” , 把旅游做起来 , 让这群年轻人有活干 , 有收入 。
既然长途旅行受限 , 就发展地方游 。 怎么把上海都市旅游做起来?2020年3月 , 我开始带着一批同事“读书” , 以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为蓝本研究资料 , 推出“春秋微游”产品 , 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精神需求 。
同时 , 考虑到复购率问题 , 让旅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成为高频消费场景 , 我们把价格降到了49元/人次 。 这笔收入公司分文不取 , 全归导游 , 鼓励大家一遍遍走街串巷 , 阅读建筑 , 了解书本上没有的城市 , 更充分地讲解给游客 。
到现在 , 微游已经升级到第八代产品 , “海派城市考古” 。 我们鼓励体验、发现、分享 , 游客主动提供了很多城市探索的建议和资源 , 现在很多年轻人带娃参加 , 微游产品复购10次以上的游客非常多 。
我们的金牌导游从疫情前的领队转型成为本地导游 , 到今年8月 , 公司开始做直播 , 很多优质导游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粉丝群 , 和游客保持长久良好的互动关系 。 市民今天参加微游 , 明天可以参加跨省游 , 以后参加出境游 。
在商言商 , 这些都是获客的流量入口 。 相比于打硬广告平均一两百元的获客成本 , 我们以相对高性价比的投入触达消费人群 , 而且凭借优质服务和产品 , 以极为友好的方式“拉新” , 美誉度接近100% 。
今年春天 , 我们开始投入另一个新项目的研发 , 营地旅游 。 因疫情火起来的露营是当下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 , 我们以“营地+”的模式丰富露营的经营生态 , 延长其生命周期 。 比如农产品销售 , 即便疫情结束后去远郊露营的人群减少 , 仍可以继续线上购物 。
公司推出了全新的露营品牌 , 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打造了30多个营地 。 这半年疫情反复 , 对经营造成影响 , 目前营收最好的营地不到百万元 , 毛利率还不到两位数 , 但养活露营团队自己是没问题的 , 继续坚持下去 , 一定会有更好、更稳定的营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