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武与汉之间·江滩与码头③:潮水退去时( 五 )


2020年 , 武汉港以1.05亿吨吞吐量在长江干线主要内河港口中排名第10 , 论吞吐量不及苏州港五分之一、南京港三分之一 , 甚至只有通航条件不如自己的重庆港的三分之二 , 论排名也不及邻近的九江、芜湖 。 同年 , 以集装箱吞吐量而论 , 武汉港排名全国所有港口第23位 , 各类总吞吐量则在全国三十名开外 。
是什么无形力量自武汉退去
如上所述 , 从十九世纪开埠到二十一世纪 , 一百多年间 , 一方面是“武汉港”的具体位置在武汉内部不断从汉水向长江、从上游向下游、从汉口向青山继而是城外阳逻移出 , 另一方面 , 在外部世界中 , 中国长江通海航运的“顶水点”也离开了孙中山寄望的武汉水域 , 下移到了南京-芜湖一线 。
随着港区外迁而离开城市的 , 还有原本依托于港区的那一部分城市肌体 , 包括且不限于部分工厂、仓库、机构、企业、海关、市场……以及附着于这一切之上的 , 城市的传统贸易地位 。 据海关总署旗下《中国海关》杂志今年10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 武汉排名第20 , 不及同为非沿海城市的重庆、成都、西安、南京等 。
汉口|武与汉之间·江滩与码头③:潮水退去时
文章图片

2015年2月 , 武汉汉阳 , 归元寺门前 。 如今这里已拆迁 , 仅留下归元寺 。
并不是所有港口城市都在港区迁出旧城的同时丢失了自己在外部世界中的港口与贸易地位 。 上海也经历了港区从长江支流内的苏州河口转移到长江干流南岸的外高桥、宝山、罗泾(1990年代) , 再转到深入东海的洋山(2000年代) 。 前述香港也经历了港区从港岛、九龙间的维多利亚湾转移到西陲的青衣-葵涌 。 香港在二十世纪早期的港口贸易地位还不如汉口 , 但上海、香港至今依然是第一流的港口城市 。 除了吃水渐深的轮船日益受阻于力不从心的长江航道 , 一定还有什么别的无形的力量自武汉退潮而去 。
从城市景观、港口地位和贸易地位等方面来看 , 武汉都不太像是一个码头城市了 。 如果一定要说武汉还是一个码头城市 , 那也只是一个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国排到二十名开外的码头城市 , 比GDP排名难看多了 。
世道翻覆里的武汉人
今日武汉倘若还是一座码头城市 , 更多是指这座内陆城市还保有一定的码头性格 , 换句话说 , 潮水退去时 , 武汉人还是码头遗民 。 在此意义上 , 武汉人更多是活在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当下的城市时态里 , 很多人的生活维持着某种时过境迁的日常性 。
这种时空错位的美学意味 , 大概就是所谓“烟火气”的由来之一 。 当“烟火气”出现在官方话语中时 , 往往带有安慰性质;出现在消费语境中时 , 则犹如游客赞美博物馆 。 不难想见 , 一个武汉人是很少会在另一个武汉人面前以“烟火气”自况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