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旅途上的盒饭,注定又贵又难吃?( 三 )


90年代的火车餐车 。 /北京铁路
从热火朝天的后厨里端出来的菜也十分诱人 , 比如在当时的天津客运段上 , 虾仁独面筋、炖鸡块、炖牛肉、红烧鱼就被称为“四大金刚” , 烹饪师傅个个都是一等一的煎炸焖炒好手 。
美食不只是出现在车厢里 , 每当列车停靠在一个站台 , 车窗外也是香气缭绕、人声鼎沸 。 据《中国人超会吃》一书的记录 , 从1900年开始 , 国内铁道线最早通过的地方都有著名的烧鸡品牌 , 比如符离集烧鸡、道口烧鸡、沟帮子熏鸡、德州扒鸡、辛集烧鸡 , 都深受旅客欢迎 。
一来是因为车上的盒饭吃得乏味 , 二来是出个车门就能打包各地新鲜出炉的土特产 , 大大迎合了旅客的好奇心 。
1988年火车站台上的小食摊 。 /Bruce Dale
在中国的轮渡旅行史上 , 也曾出现过相似的盛景 。 轮船的大空间为餐厅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 既有高品质的美食 , 也有漂亮的女服务员 。
因为控制长江航运的多为长江中上游的人 , 因此船上的餐厅口味偏辛辣和新鲜 。但每当船只停泊在各个港口时 , 就会发现岸边同样“长”满了特产 , 不过不是鸡 ,而是精心炮制的各地鸭子——如南京盐水鸭、安徽板鸭、湖北鸭脖子 。
小商贩们要么坐着小艇围上前贩卖 , 要么站在岸边码头 , 拿竹竿挑起食物伸到船上 。 由于沿岸城市水系发达 , 鸭子是主要的食物 , 它们经过大量盐和辛香料腌制 , 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 很适合旅客带在船上 。
行驶在长江上的客轮 。 /图虫创意
公路旅行也曾养活一大群路边的苍蝇馆子 , 但与火车站和码头边的摊档不同的是 , 一些公路餐馆一开始是专供应给长途汽车司机的 , 因为他们会反复走这条路线 , 如果体验不好 , 他们就再开一百公里到另一个地点吃 。
因为竞争激烈 , 这些公路餐馆甚至发明出一些本来专供给司机、后来流行于大众的美食——比如沸腾鱼片和大盘鸡 , 起初分别是重庆和新疆公路边的某个小餐馆用混合食材炮制而成的 。
这些快乐密码 , 曾经都只有上路的旅人才能解锁 , 旅途再漫长也都不显得乏味了 。
#03列车上的“美食自由” ,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如今 , 乘列车和飞机出行早就成为一件寻常事 , 但愿意为食物买单的人却越来越少 。 为什么几十年前的旅人 , 吃得都可能比我们好?
这要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说起 。 随着老式绿皮车逐渐淘汰 , 列车厨房也在逐渐升级 , 不再需要烧煤灶做饭 , 更多是改为电磁炉和蒸箱 , 炊烟袅袅的后厨就此消失了 。
保鲜的科技也为“快速出餐”提供了无限可能 。 为了节省成本 , 餐车更多是储备大量的半成品餐料 , 只需要加工调味或二次加热即可发放到乘客手中 , 厨师更显得可有可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