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有哪些学习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二、认知学习理论:
1、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2、托儿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4、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我国的新课程该改革的理论来源其中有两个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所以后面这两个学习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的理论是什么?学习的理论是指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各种学说 。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资料,提出了许多学习的理论 。一般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刺激-反应(S-R)理论和认知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又称联想主义(或行为主义),是继承英国联想心理学派的一种理论体系,哲学上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 。这派理论一般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认为学习是自发的“尝试与错误”(简称试误)的过程 。
研究目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
学习理论有: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有哪些?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 。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 。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 。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 。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主要观点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
(3)反应概率强化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
(4)程序教学法 。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 。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 。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 。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 。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