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四 )


②认知主义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发现行为主义的局限性 。托尔曼在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发现老鼠在实验中表现出在利用认知地图走迷宫 。当把迷宫的一部分关闭,老鼠并没有显得惊慌失措,好象它知道关闭的那部分本来就是走不通的,在视觉上,老鼠不可能看到那条路是行不通的,但它仍然选择走一条较长的路线,它知道那会是出路 。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 。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
认知主义承认强化的重要性,但它更倾向于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认知结构的获得和重组 。
认知心理学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950美国掀起了一场认知革命,其中皮亚杰(Jean Piaget)有教大影响的 。
? 建构主义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分为现实的建构主义与激进的建构主义 。与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学习的含义”及“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图象、实物、CAI、网络等),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三大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历史 。
1.行为主义和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学机器的产生、程序教学思想、个别化方法教学、在现代社会中CAI的教学设计也从相当程度上秉承了行为主义的思想 。
2.认知主义与教学设计
先行组织者、记忆帮助术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由浅入深的策略都是来自与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 。在认知主义影响下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原则、重视环境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为原则、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和自主的原则 。
3.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 。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
建构主义与现代教学设计系统是不相一致的,具体表现在: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者怎样决定学习成果呢?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工具和结果不易测量而且不同学习者所需要的工具和学习的结果也不相同 。这种不一致引发教学设计专家之间的一场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能否共处?
一种观点认为,建构主义根本不能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相容,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基于客观主义的,要追求一种可显的、可控的学习效果,而建构主义非客观主义的立场是与这一点根本相违背的,它强调学习效果是自我建构的,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是不能引入教学设计理论的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建构主义对一些复杂学习领域、高级学习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比较适合的,他可以以一种“新的心理集”的方式引进教学设计领域,可弥补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分离与简化教学内容的局限(Reigeluth,Wilson,Jonasson) 。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可发生在如下学习环境中: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