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文旅深度观察(七)| 实探丹寨扶贫小镇:没有房地产托底,借非遗“蝶变”特色文旅样本( 四 )


2008年杨雪亮的丹笼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 这也是卡拉村最早成立的鸟笼制作公司 。 以鸟笼、蜡染、古法造纸和锦鸡舞为代表的丹寨非遗文化 , 则是小镇在规划阶段选定的切入点 , 这能使其与贵州地区其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形成差异 。 2017年 , 杨雪亮在丹寨万达小镇邀请下入驻鸟笼小院 。
随着小镇越来越被外界所知 ,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丹笼公司的销售 。 据杨雪亮透露 , 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近200万元 , 其中订单收入占2/3 , 来自外省的订单较2017年上涨一倍多;而在此前的2016年 , 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 。 公司对外承接订单后 , 通过卡拉村的鸟笼制作合作社向村民派发订单 , 并向合作社收购村民制作的鸟笼 。
陈利|文旅深度观察(七)| 实探丹寨扶贫小镇:没有房地产托底,借非遗“蝶变”特色文旅样本
文章图片

丹寨的蜡染基地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陈利 摄
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品高昂的价格 , 显然并非每个踏进鸟笼小院的游客都能接受 。
这也是为何负责小镇运营的丹寨县小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管公司”)员工 , 会一边协助非遗商户在“丹寨万达小镇”微信小程序中上线产品 , 一边半开玩笑地表示“非遗商户是最让人‘头疼’的” 。 “同样一个东西 , 3000块卖10个 , 和2800块卖10个 , 肯定是后者更好销 。 但他们觉得东西值多少钱 , 就得卖多少钱 。 ”
小镇对非遗商户有着一套完整支持体系 。 非遗商户的店铺都是精装铺 , 交付时已完成了所有的装修 。 2018年、2019年 , 小镇商管公司还曾联合40多家万达广场采购非遗商户的产品 , 并帮助这些商户拓展销售渠道 。
在该商管公司员工看来 , “非遗传承人都是只有技艺 , 不懂营销、不懂推广” , 而选择以非遗文化为底色的丹寨万达小镇必须思考以何种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技艺不仅被人们所认识 , 也会被市场所认可 。
不仅如此 , 小镇的非遗不只是停留在观看的面上 , 包括蜡染、古法造纸等均在其展示馆内设置了体验区 , 让游客在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上手一试 。
经过4年的发展 , 走在如今的丹寨小镇上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的体验颇为深刻:当地特产、非遗周边和文创产品等均经过精致的包装 , 其中大多数核心业态都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体验型业态组成 。
一份来自丹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 截至目前 , 小镇已进驻非遗项目20多项 , 经营非遗相关项目的有59家企业和店铺 , 17个村级合作社为小镇的特色手工艺品商铺提供商品加工制作服务 。 与此同时 , 2020年9月 , 中国社会扶贫“丹寨论坛”“全国非遗周”活动在丹寨成功举办 , 并宣布永久落户丹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