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文旅深度观察(七)| 实探丹寨扶贫小镇:没有房地产托底,借非遗“蝶变”特色文旅样本( 二 )



小镇上身着民族服饰的丹寨人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陈利 摄
丹寨进入全国视线 , 还要追溯到7年前的2014年 。 当年12月 , 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 , 最初双方计划发展养殖加工业 , 但后来被论证为效益难以持续且不利于环境 。 于是 , 双方开启了另外一条路 , 在建技术学院之外由万达开发一座旅游小镇 , 并发起一项专业扶贫基金 。
“两年来丹寨县我去过两次 , 专题会开了不下10次 。 ”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 , 在这个项目上耗费了大量精力 。 他与丹寨县长就万达经营利润流向的讨论在当时也备受关注 。
整个丹寨小镇采用统一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外观 , 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 。 一条融入东湖自然景区 , 以苗、侗、水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特色为主的全长达1.5公里的文旅街区 , 是丹寨小镇一期最大的建筑标识 。
同国内其他特色小镇相比 , 丹寨小镇有其独有的特色 。 这里三分之二的核心业态都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体验型业态组成 。 简单而言 , 这里更民族、更文化 。
“轮值镇长”是丹寨小镇的一大特色 。 作为小镇首位轮值的“企业家镇长” , 拥有“国家茶叶评审员”资质的刘殿兴 ,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工作地北京回一趟丹寨 , 看看这里发生的变化 。
“这里像丹寨人的后花园一样 , 大家吃完饭就会去散步 , 已经是这里很常态的生活方式了 。 ”在刘殿兴看来 , 这种综合性业态在自然景观显著的黔东南反而是另一种“新鲜” 。
陈利|文旅深度观察(七)| 实探丹寨扶贫小镇:没有房地产托底,借非遗“蝶变”特色文旅样本
文章图片

小镇上的轮值镇长办公室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陈利 摄
这也决定了小镇的客群结构 , 除了跟随旅行团或者自驾游来到小镇的游客 , 更主流的依然是本地人 。 同本地居民生活娱乐紧密结合的业态 , 都增加了其在小镇的重复购和高频消费的可能性 。
刘殿兴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为丹寨做了大量工作 , 与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共同规划建设的丹寨扶贫茶园就是其主要“成就” , 这也是轮值镇长的基本工作 。 如第二任轮值镇长同时也是导演的袁卫东 , 此前就为丹寨拍摄了微纪录片 , 并着手对丹寨县进行电影勘景 , “未来拍摄电影如有需要 , 我将优先在丹寨小镇附近取景” 。
特定意义的扶贫也让丹寨小镇在创意操作上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 让各行业有影响力的人士通过担任“轮值镇长”一职为丹寨小镇做宣传 , 并提出各自角度的运营方法 , 这项创意让丹寨在2018年斩获了包括戛纳国际创意节铜狮大奖在内的4项国际大奖 。
“从2017年6月首次招募以来 , 小镇已迎来120多任轮值镇长 ,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成功人士 , 利用他们的个人影响力和流量持续不断地推广和宣传丹寨小镇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丹寨万达商管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这些项目伴随着小镇开业运营而诞生 , 大大提升了小镇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知名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