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耕历山 舜( 二 )


我的博士论文出版于2000年,十几年来,我搜集了许多相关报道,并以之为线索,走访了不少尧舜传说的重点区域 。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蓬勃兴起,各地都有呈现地方文化的情怀和冲动,我又曾对其中一些突出的民俗活动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田野调查,今天很愿意将尧舜传说的田野民俗给大家作一个总貌展示 。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通过这些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今尧舜传说的分布情况与我从文献里勾勒的《分布图》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跟我分布图勾勒的那五个区域基本是重合的,这里按照现行行政区划分别介绍如下:
以山东省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心,波及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相邻地区 。《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被家长赶出去之后,曾经“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等,这些地名据说都在山东一带,比如诸城就被认为是古代的诸冯,当地也曾有历山之名 。济南更有著名的风景区历山(即千佛山),雷泽据说即在兖州、濮州一带,此地关于舜的平民经历传说甚多 。虽然这些地名别处也有,但《孟子》明确说舜是“东夷之人”,给了山东民众极大的心气 。而山东西南部与河南等地接壤处则以尧的传说为主,尤其集中在尧葬毂林之说,其中比较古老的证据是汉代成阳尧陵五碑,被比较完好地记录在洪适的《隶释》中,近年来当地考古队及文化人发布了《菏泽市胡集镇成阳故城、尧陵遗址考古工作简报》,以此证明此地至少在汉代是政府祭尧的所在地 。我们在菏泽、鄄城、濮阳一带调查多次,当地关于尧舜的遗迹和传说很丰富,便是关于尧陵之所在,在这一片区域内仍有几处不同的说法,互相之间争论不休 。
以山西南部为中心,波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相邻区域 。《五帝本纪》中说:“舜,冀州之人也 。”这一带属于宽泛的冀州之列,其突出的文化表征是尧舜禹三圣的都城都在这一带 。至少从东汉末年开始,尧都平阳已被广泛提起,尽管春秋、战国时叫作“平阳”的地方很多,分布也很广泛,但过去主流的历史观点逐步统一认为尧都平阳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何况舜都蒲坂也在今天的山西永济,所以这一区域内关于尧舜的传说和遗址非常多,而且经常形成序列 。除了都城之外,这里也有尧陵和舜陵,前述的诸冯、负夏、历山、鸣条等地名也都有,而且不止一处 。光是“历山”,我亲自走过的至少有4处,既有海拔2358米高大雄峻的垣曲历山,也有几乎与周围黄土坡地高度相等而难以区分的永济历山,更有我们团队调查多年的洪洞历山 。每座历山都蕴藏着一系列的传说遗迹,有些地方至今还有非常独特的民俗活动,后面我还会重点介绍 。这一区域还有一项考古成果非常著名,这就是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 。
河北省中部唐县、望都一带 。这一片主要被传统认为是尧的出生地,是尧母伊祈氏的家乡,据说尧主要生长于此,并在即位帝王之前在此地受封唐侯 。不过,唐地到底在何处、唐与陶唐和尧的关系究竟如何,学术界争论甚多 。而如我前面所说,在早期文献中,尧本身的传说很少,此地主要流传尧母生尧的相关故事,这一母题带有浓厚的谶纬神话风范,相对而言比较单一 。此地我虽然始终关注,却错过了多次机会,没有实地考察过,只是搜集了一些当地的出版物,这是比较遗憾的 。
以湖南永州宁远县九嶷山为中心,延及整个湘江流域,以及广西、广东、湖北等与湖南紧邻的一些区域 。这一区域显然以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为传说核心,其传统十分古老,战国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经常提到九嶷山上的舜帝,像“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之句,充分显示出舜帝在当地是一尊统率群灵的大神 。这里主要传播舜帝南巡中的教化传说,尤其是“韶乐”,被认为是舜帝的代表性音乐,也是表示世界被治理到最和谐境界后的美学表达,孔子听完韶乐后就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嘛 。这一带的“韶山”“韶关”等地名,便是这么来的,而且还很多 。当然还有二妃沿着湘江寻找夫君最后溺死湘水的凄艳故事,并衍生出湘妃竹等优雅含泪的名物 。民间传说就是这般唯美,加上文人的推波助澜,几乎使整个湘江都笼罩着一种迷离的悲情意蕴 。还有一点值得分说,我们在永州曾经停留过较长时间,发现当地的舜王传说不仅在汉族中流传,在瑶族等其他民族中也有所表达,并形成了某些文化嫁接的特质,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