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aling reveal

在过去的半年中,早筛成为了肿瘤NGS行业的核心话题之一 。早筛无疑是个完美的故事逻辑,既契合“早发现,早治疗”的概念,又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但从目前为止的行业发展上看,早筛距离登堂入室成为肿瘤NGS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间要突破技术难题,还要进行市场教育 。在当下这个伴随诊断市场逐渐定型的时段,早筛恐怕还担不起第二曲线的重任 。
如果我们将视线向后端移动,在伴随诊断之后,还有一片广博的市场待开掘——复发监控 。
在我们提笔撰文之时,肿瘤NGS企业已经在复发监控领域做出了不少动作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基于MRD(微小病灶残留)的肿瘤复发监控成为了行业“隐形”的热点,业内消息遍地开花,临床成果发表、产品发布、企业合作,多个不同维度的产业动态陆续登场,基于MRD的肿瘤复发监控火到出圈已经指日可待 。
因此我们今天想聚焦到这个非常具体的场景中,在行业风起之时,通过对市场发展的判断、行业信息的梳理和几个核心案例的解读,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大热点,率先竖上一支风向标 。


通过ctDNA发现MRD,掘金近千亿市场肿瘤复发,本质上是因为患者接受标准治疗之后,病灶位置仍然存在的微小病灶残留(MRD) 。MRD在被重新激活后,最终导致了患者的肿瘤复发 。既然无法直接观测到MRD,那么就只能通过其释放的信号来发现其存在 。而目前最佳的发现方法,就是基于NGS技术的ctDNA液体活检 。MRD释放出的ctDNA无法避免的会携带有肿瘤特异性的低频突变,通过NGS测序就可以比较准确的从血浆的cfDNA中找到哪些是来自于MRD的ctDNA,再根据ctDNA的含量判断MRD的存在情况 。
MRD并非是近两年才刚刚兴起的新概念,只不过由于过去ctDNA检测MRD的方法论尚未成熟,临床研究数据不够完善,行业也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一直没有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 。但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有关MRD监控相关临床数据的陆续披露,这个并不算新的发展方向开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
作为和早筛、伴随诊断并列的应用场景,复发监控在肿瘤NGS行业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
从形式上看,复发监控的应用和早筛类似,同样是在用户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只不过由于患者此前的诊疗记录,其筛查的目的性更加具体,也有患者术后的数据可作为参照 。而从市场上看,虽然复发监控相较早筛适应人群较小,但是其面向群体的付费意愿强,基本不需要经历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更可能实现快速增长 。
复发监控的市场空间和伴随诊断更加接近 。二者的患者基数基本是一致的,在单个用户的费用方面,伴随诊断单价高,但是只做一次;复发监控周期较长,单次价格便宜,但是总价还是可以与伴随诊断持平 。
对于复发监控来说,其市场规模对应的是术后存活的肿瘤患者 。国内市场的数据不容易直接测算,但是我们可以大概按照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类比一下 。根据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项研究数据,到2020年,美国现存曾罹患癌症的人数达到1690万人,排除少部分长期带癌生存的患者,复发监控在美国可切入的人口规模在1500万左右 。
美国可以积累如此之高的存量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巨额医疗投入下带来的高生存率 。美国的癌症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70%,而我国则略高于40% 。因此我国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了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从这一角度上讲,复发监控手段的应用对于我国实现2030年的目标尤为重要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统计数据,中国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 。而美国同年的新发癌症病例在228万人 。国内每年的新发患者人数大约是美国的两倍,但是考虑到较低的五年生存率,预期国内的存量肿瘤患者大概在2000万人 。按照每名患者每半年消费2000元进行一次复发监控的筛查,那么国内的复发监控市场估计可以达到800亿人民币 。
复发监控的临床意义毋庸质疑,另一个问题就在于什么指标可以表征肿瘤复发迹象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CEA(癌胚抗原)和影像学检查,但是前者对复发监控的作用极低,后者无法预先预告,只能在复发后发现肿瘤 。


全球已有产品获批,覆盖范围从血液瘤扩大到实体瘤【revealing reveal】在新方向的洞察方面,国外似乎总是比国内先行一步 。欧盟和美国FDA都已经批准了部分MRD复发监控产品上市,其中甚至包括有国内企业的产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