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记|洞天寻隐·霍童山纪丨万物皆备于我:霍童的商贸与礼物( 七 )


霍童居民对于“中药”和“青草”的区分与“商品茶”和“本地茶”的区分可谓殊途同归 。 由饮片公司供给的中药背后是现代化的大机器、大工厂的生产方式:从中药的种植、培育、成熟、采集 , 到中药的加工、制作、运输和配给 , 每一道程序虽然在生产链上环环相扣 , 但每一个工作却由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完成 ,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了 。 虽然青草的采集受到地域和数量的限制 , 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粗糙的加工 , 但它们从生长到被消费都是由彼此息息相关的人群完成的:青草店从熟人那里购入青草 , 再将青草销售给另一些熟人 , 而这两个熟人群体又都是共同生活在霍童地区的共同体居民 。 医院里封锁在一个个药格里的中药拒人于千里之外 , 而陈列在青草店铺前、阳光之下的本地青草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
四 结语
莫斯的著作《礼物》将“商品”与“礼物”这两个“物”的概念对立起来 。 莫斯认为 , 自己研究的诸多古老社会中所存在的“交换—礼物的经济 , 根本不能纳入所谓的自然经济或功利主义经济的框架” 。 礼物交换制度作为一种古老道德 , 是一种“总体呈现体系” , 是人与物的“混融” 。 [9]在现代商品经济的体系之下 , 人的欲望和偏好被创造、被引导 , 消费主义使我们的眼光止步于光鲜亮丽的商品表面 , 而忽视了每一件物品背后劳动者辛勤的汗水、精细的工艺 , 以及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温情的互动与联系 。 而同样作为商品 , 霍童剪刀、茶叶和青草更多地体现出“礼物”的特征 。 锋利古朴的霍童剪刀背后 , 是剪刀制作者代代相传、岁月洗涤的传统手艺 , 是一对对新人比翼连理的幸福与满足;醇香浓厚的本地茶叶背后 , 是茶农精心的培育和采择 , 是家中经验丰富的制茶长辈对后代含蓄隽永的关爱;药效各异的山中青草背后 , 是山民对山林土木的熟悉与依恋 , 是青草经营者与街坊邻居的真挚交往与互动 。
不同于将人与物割裂的现代商品经济 , 以剪刀、茶叶和青草为代表的霍童贸易生动地呈现出人与物的“混融”状态 。 在一次次的物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 , 人不再是被物品牵着鼻子走的被动消费者 , 而成为物品的主宰者 , 成为物品交换的中心 。 霍童经济正是“万物皆备于我”的真实写照 , 这个“我” , 既表现为人们外在的社会关系网络 , 又表现为人们内在的自我评价标准——前者是指霍童镇的物品交换以交换者的社交网络为边界 , 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了物品流通的范围;后者是指霍童镇的消费选择以本地人的洁净观念为标准 , 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人们对于物品的信任程度 。 外在关系网络与内在自我评价的统一 , 即是霍童镇作为“洞天福地”的社会经济特点 。 在这里 , 商品倾注了人的情感 , 混融了人的灵魂;在这里 , 商品交换不是冰冷的货币流通 , 而是暖心的彼此关怀与集体归属;在这里 , “我”爱“万物” , “万物”皆是“我”爱的寄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