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莫高窟,看最美敦煌( 五 )

敦煌|在莫高窟,看最美敦煌
文章插图
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收藏的联珠纹对鸭纹童衣,吐蕃时期(608~ 866)百余年来,这些流散到欧美的敦煌、吐鲁番和高昌一带的文物和文献,诞生了一支新的学问——“敦煌学”。各国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这门学问也日新月异,它深刻改变了东方学,特别是汉学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对中亚、亚欧大陆乃至世界史的认识。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学者或远渡重洋,调查和抄录敦煌文献,或万里西征,考察和保护敦煌石窟,把毕生奉献于此,创造过许多灿烂的学术成就。西方学者所擅长的各民族语言文字材料和印度、伊朗等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中国学者所擅长的汉学研究相互交流,交相辉映。敦煌学,已是世界的敦煌学。“世界的敦煌学”枝繁叶茂,根则植在莫高窟。这一期封面报道,我们的采访人员兵分三路,在莫高窟选了六个洞窟,再加上榆林窟和麦积山,通过对敦煌研究院专家学者的大量采访,对每个窟的核心艺术价值进行了细致呈现和解读,各有侧重。比如,张星云所写的45窟盛唐彩塑,由于塑像与壁画浑然整体,观看彩塑的角度非常重要,“高低各不同”;有着《五台山图》的61窟,则不仅是介于地图与绘画之间的“圣迹图”,也是实际上的导游图;而对有着十四幅经变画的85窟,是否能够“通过窟内的方位布局,为这组种类全面的经变画寻找一套准确的观看顺序”,至今仍是一个疑问。再比如,薛芃跟采常沙娜,通过她的敦煌记忆,来讲述她临摹的后期,独有偏爱的北魏、西魏、隋代壁画,“那些浑厚粗犷的笔触和略带稚嫩的表现手法,比唐代之后那些成熟的技法更令她着迷”;宋诗婷则在榆林窟寻找西夏,走进党项族领导的政权统治河西走廊期间,瓜州作为权力所在地留下的西夏洞窟。丘濂走访了麦积山,它名气虽小,但“在极少人为扰动的状况下,保存有绵延10个朝代、持续1600多年不间断的雕塑作品”,价值极大。敦煌|在莫高窟,看最美敦煌
文章插图
麦积山的中七佛阁 | 蔡小川 摄在敦煌那段时间里,许多问题向我们涌现,仍然没有确切答案。莫高窟为何会建在距敦煌市20多公里的鸣沙山崖壁上?是谁修建的这些洞窟?这些洞窟又是为谁而建?藏经洞封闭的原因是什么?多少尘封的历史沉默如谜,这也是敦煌引人入胜的美之所在。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