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黔东南,何以成为返璞归真之所?( 二 )


山峦之间的阻隔,创造出与世隔绝的环境,这也使得那些渐渐消失的民俗,还可以在这里找到它最初的踪迹。
返璞归真|黔东南,何以成为返璞归真之所?
文章插图

山与水,为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延续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山与水,也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
苗族靠山而居,侗族依水而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更为轻巧的木材,用以搭建自己居住的家园。
摄/胜小迷
层层叠叠的堂安梯田,为人们提供了吃食。
而在稻田当中,这里的人们又创造着“农耕永续”的奇迹:水中养鱼,土里种稻。鱼既可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又能提供充分的养料。待水稻成熟时,也正好是大口吃鱼的季节。
在苗侗先民的古老哲学里,人与自然总应被看做一体,长时间居住在此,你不得不将自己交还于天地。
侗寨:诗意的栖息之所
在黔东南,最常见的建筑,是各式各样的侗寨。
每走进一个侗寨,你首先便会看到他们的鼓楼。鼓楼高耸,是一座侗寨里最为显眼的标志。
返璞归真|黔东南,何以成为返璞归真之所?
文章插图

对于侗族人来说,鼓楼是一座侗寨的灵魂所在,它象征着古老的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凝聚的力量。在侗族历史上,凡需商议重大事,起款定约,或是抵御外来骚扰,均要击鼓以号召群众。
此时,便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待鼓声响彻整个村寨山谷,所有人便会集中于鼓楼前。由此,侗族人无事不登鼓楼。
而根据侗族的传说,鼓楼是仿杉树而造,因而上窄下宽,下面四四方方,高头却攒成一个宝塔尖顶。细密层叠,拔地凌空。建好的鼓楼,无须一钉一铆,单纯依靠复杂的榫卯变换而支撑起上下中空的结构。其复杂的内部结构,正是侗族先人智慧的体现。
如今的鼓楼已失去它原本的功能,所以更像是一颗“遮阴树”,用以庇佑整个村寨的平安摄/ 刘聪lclclc
关于鼓楼建造,目前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说明。人们只知道,每当一座侗寨被建造起来的时候,一座巍然挺立的鼓楼就已经站立在这里。
鼓楼飞阁垂檐,而层层往上,常常还彩绘有山水、花卉、龙凤、飞鸟等各式图案,云腾雾绕,五彩缤纷,将侗族艺术中的精华尽情地展示于此。
侗族爱水,建寨选址,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缓慢流淌的河水,既是他们生活的必需,也是一种天然的保护,更是他们生活的一种信仰。
侗族人会专门为水修筑水井,而每一座水井又配备了专门的“井亭”,所谓“三里一井,五里一亭”。水井和鼓楼一样,代表着一个村寨作为共同体的守望与互助,是承载着精神意义的特殊建筑。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