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立一个羽念什么名字 一个立一个羽念什么( 五 )


不管后世之人站在何种角度 , 何种立场 , 都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天纵英才、略不世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俩人均精通兵法 , 足智多谋 。五丈原之战也就成了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大体相当的经典战役 。从战争的过程与结局来看 , 孔明、仲达俩人的才智谋略大体相当 , 可谓是棋逢对手 , 将遇良才 。然而后世好事者 , 还是欲将俩人比一高低 。孙吴大鸿胪张俨撰《默记》一书 , 其中有《述佐篇》 , 专论诸葛亮和司马懿才能的优劣高下 。其云:

汉朝倾覆 , 天下崩坏 , 豪杰之士 , 竞希神器 。魏氏跨中土 , 刘氏据益州 , 并称兵海内 , 为世霸主 。诸葛、司马二相 , 遭值际会 , 讬身明主 , 或收功於蜀汉 , 或册名於伊、洛 。丕、备既没 , 后嗣继统 , 各受保阿之任 , 辅翼幼主 , 不负然诺之诚 , 亦一国之宗臣 , 霸王之贤佐也 。历前世以观近事 , 二相优劣 , 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土 , 蹈一州之土 , 方之大国 , 其战士人民 , 盖有九分之一也 , 而以贡贽大吴 , 抗对北敌 , 至使耕战有伍 , 刑法整齐 , 提步卒数万 , 长驱祁山 , 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 , 仗兼并之众 , 据牢城 , 拥精锐 , 无擒敌之意 , 务自保全而已 。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 若此人不亡 , 终其志意 , 连年运思 , 刻日兴谋 , 则凉、雍不解甲 , 中国不释鞍 , 胜负之势 , 亦已决矣 。昔子产治郑 , 诸侯不敢加兵 , 蜀相其近之矣 。方之司马 , 不亦优乎!
张俨认为 , 诸葛亮凭巴蜀一州之地 , 就能在综合国力比自己大数倍的曹魏境内杀进杀出 , 如入无人之境 , 司马懿只能“务自保全而已” , 完全奈何不了对手 。所以诸葛亮的才智要高出司马懿一筹 , 如果不是诸葛亮早逝 , 其北伐大业就能够成功 。张俨的看法 , 有一定的代表性 , 对后世有相当大的影响 , 然而 , 唐太宗李世民的看法却和张俨并不相同 , 唐太宗曾亲自为《晋书·宣帝纪》作制书 , 制云:
观其雄略内断 , 英猷外决 , 殄公孙于百日 , 擒孟达于盈旬 , 自以兵动若神 , 谋无再计矣 。既尔拥众西举 , 与诸葛相持 。抑其甲兵 , 本无斗志 , 遗其巾帼 , 方发愤心 。杖节当门 , 雄图顿屈 , 请战千里 , 诈欲示威 。且秦蜀之人 , 勇懦非敌 , 夷险之路 , 劳逸不同 , 以此争功 , 其利可见 。而返闭军固垒 , 莫敢争锋 , 生怯实而未前 , 死疑虚而犹遁 , 良将之道 , 失在斯乎!
李世民认为司马懿十日克孟达 , 计日平公孙渊等战斗简直用兵如神 , 犹如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吴起一样 。但是在对抗诸葛亮的时候 , 尽管占有优势却不敢出寨与诸葛亮交战 , 害怕诸葛亮而不能寻找战机打败诸葛亮 , 所以司马懿虽有军事才能 , 但过分的谨慎和胆怯也注定他不能够成为一流的军事家 。很显然 ,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 , 司马懿的军事素养和军事实力 , 是高于诸葛亮的 。诸葛亮仅仅是治军严谨的统帅而已 , 军事实力和军事才能均不如司马懿 。司马懿的问题是对诸葛亮过于忌惮 , 也就是魏军将领耻笑他“畏蜀如虎” 。
一个立一个羽念什么名字 一个立一个羽念什么

文章插图
电视剧《虎啸龙吟》司马懿剧照 。
诸葛亮和司马懿
都是那个时代的天下奇才
不管张俨和李世民对诸葛亮、司马懿评价有多大的不同和偏颇 , 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即司马懿在和诸葛亮对垒中 , 为何自始至终 , 只采取防御而不主动进攻 。其中玄机究竟在哪里 ,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尝试作如下解答 。第一 , 在军事实力上司马懿未必占有优势 。曹魏虽地大兵多 , 但是国境线实在太长 , 所防御的战线有北、东、西三面 , 故兵力分散 。对于曹魏而言 , 还有比蜀汉更为强大、虎视眈眈的东吴大军随时入侵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进兵渭南时 , 与东吴联盟 , 吴主孙权出兵十万 , 攻打淮南、合肥等地 。吴蜀首尾相连 , 东西同时进攻 , 曹魏两面受敌 , 一时形势十分严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