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范廷伟 , 男 , 山东邹平人 ,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 滨州市作协理事 , 邹平县作协副主席 。目前出版有诗文合集《故乡的笛手》 , 杂文集《蒺藜花开》 , 散文集《故乡与往事》《乡村 , 一份永远的牵挂》《行走的故乡》 。散文集《故乡与往事》《行走的故乡》分获第三、第五届“范公文化奖”;系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 。
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插图
我真是钦佩老祖宗们千百年以前的智慧 , 竟然将农时和节气划分得这样一清二楚 , 层次分明 。自从开启“上蒸下煮”模式以来 , 原先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 , 和阴雨连绵的江南一带一样 , 几乎难分伯仲 , 天天乌云密布 , 时时雨丝绵绵 , 仿佛老天也是愁眉不展 , 心事重重 。丰子恺曾经说 , 他的心始终被四件事情占据着: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 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 , 听着室外唰唰响着的雨声 , 我穿越了岁月时空 , 梦里依稀中 , 便听见童年岁月里此起彼伏的蛙鸣了 。
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插图
我是一个乡下人 , 从小就是一个泥里滚、水里爬的乡下孩子 , 如果不是父母拤着我的脖子 , 硬生生将我按在水湾边 , 像是“褪”猪毛一样地给我洗掉全身的泥土 , 让我焕然一新 , 我觉得自己应该像那些仅仅露着一口白牙和两只白眼球的非洲小朋友一样可爱兼可笑 。童年的夏日时光里 , 我总爱跟在几个“孩子王”的屁股后面 , 给他们打下手 , 帮帮忙 , 净做一些亲水性的服务工作 , 例如捉小鱼 , 摸河虾 , 逮黄鳝 , 钓青蛙 , 那时根本不知道有诸如《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童话故事 。这些“不务正业”的业余活动 , 却一直充实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
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插图
在这些业余活动中 , 我记忆犹深的则是钓青蛙 , 哪里的蛙声响亮 , 哪里便是孩子们钓青蛙的首选之地 。更多的 , 我们是去村子西北角的“苇子湾” 。这里是村子里以前的窑场烧窑取土之地 , 日久天长 , 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水湾 。因为遍生芦苇 , 村民们便称其为“苇子湾” 。芦苇摇曳 , 水鸟翔集 , 偏远寂静 , 蛙鸣如鼓 。走在水湾边 , 偶尔青蛙跳水时的“扑通”声 , 经常让毫无防备的我们 , 在这片阴森恐怖之中心惊肉跳 , 魂飞胆破 , 随后又在“孩子王”的嘲笑和鼓励声中 , 重新振作精神 , 信心满满地向湾中行进 , 像一群出征的斗士 。
只是年代久远 , 我倒忘掉了他们是如何的略施小技 , 便将那些身轻如燕 , 动作敏捷的青蛙轻易而举地收入竹篓 , 但记得他们钓到青蛙时的那份欣喜 。“嘘!”一个将手捂在嘴上 , 再打上一个不让我们吱声的手势 , 鱼钩甩进水中 , 静等另一只看似精干 , 实则傻乎乎的青蛙上钩 。我知道“孩子王”们回家以后 , 很快会将这些青蛙大卸八块 , 只留下两只弹跳力极强的青蛙腿 , 放了佐料加以辣炒 , 名曰“辣炒田鸡” , 据说味道鲜美 , 令人回味 。我的父母双亲 , 都是从不杀生的乡下人 , 虽然物质上贫穷一些 , 可我们从来不吃这些我们心目中的死鱼烂虾 , 当然包括这种在时下被许多城里人所称道的“美味” 。
听取蛙声一片上一句 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插图
这些年来 。我总是将青蛙看作是英俊潇洒的“武二郎” , 将癞蛤蟆看作是邋里邋遢的“武大郎” 。尤其是我见过青蛙高台跳水的动作确实优美至极:静观其变 , 蓄势待发;两腿弹跳 , 靓如彩虹 , 一道弧线从我眼前倏然划过 , 水面上顿时荡起一圈又一圈散发着柔意的涟漪来 。青蛙跳水的这个经典性的动作 , 真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而癞蛤蟆呢 , 过马路时总是慢慢吞吞 , 我急它不急 , 即使用树枝子抽打 , 也不见它有任何的加速 。有时见到乡间公路上被车轮碾成肉酱的癞蛤蟆 , 血腥残忍 , 让人目不忍睹 。由此及彼 , 不用说吃它 , 只要一提起“辣炒田鸡”这一道菜名来 , 我的胸腔内就有些上涌作呕的感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